案例分析如何筛选流感副流感嗜血杆菌

北京著名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精彩案例分析

最近经常看见有老师在谈论嗜血杆菌属,主要涉及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那如何筛选流感呢?在没有V、X、V/X这三种纸片时,我们通常都采用卫星+普平来进行疑似菌落的筛选。最近我在华西进修时也发现了一个困惑,现在分享给老师们,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老师们的讨论。

筛选平板时分别发现了下面两个痰培养CAH平板(如下图):

如果单纯从菌落特点看,很难判断是否是流感嗜血杆菌,若没医院都是采用卫星(BAP)+普平(MH)来筛选,我也采用了这个办法,但是结果却让我很意外,为什么呢?上图:

A、B板血平板(SBA)卫星现象都是阳性;

A板普平很显然的阳性(+)连远端都是生长了

而B板仔细看挨着金葡的地方也有少量生长,那是否也为(+)呢?严格意义来说也应该是阳性的呀!难道这两个菌都是只依赖V因子就可以生长的非流感嗜血杆菌吗?

最后我们上了质谱,得出:A为副流感嗜血杆菌,B为流感嗜血杆菌。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又该怎么处理呢?难道是金葡标准菌株有问题?MH平板有问题?

验证试验如下:我分别用到了如下几种标准菌株:

1.流感嗜血杆菌ATCC(新活化)

2.金葡ATCC,(新活化)无色素

3.金葡ATCC(新活化)

4.平时使用的金葡标准菌株(已传代N代)不知是那种传代的。

试验SBA平板卫星结果如下图:

MH卫星现象如下:

新活化的金葡ATCC普平卫星(-)

平时使用传代N代的金葡标准株,普平(-)

而新活化的ATCC普平上有少量生长,类似于之前的B平板的筛选试验,难道也是(+)吗?

总结

最后通过这次验证时间,得出了结论是啥呢?

结论就是:部分金葡在普平上也会生长(数据量太少,或许没有说服力),请老师们在平时多注意一下。

流感的筛选:

1.根据菌落形态:圆形、湿润、光滑(大部分流感)或粗糙(大部分副流感)、透明或半透明(也呈露滴样)、无色或灰白色的菌落,有荚膜的菌株可呈粘液性菌落。

2.纯培养的嗜血杆菌有“鼠穴味”,是因为色氨酸代谢产生吲哚所致(个人从来没有闻出来过,嘿嘿)

3.涂片很关键(阴性短小杆菌或多形态杆菌)

4.卫星+普平或者用V、X、V+X纸片验证

5.建议以上卫星试验最好都采用配置待测菌株1.0的麦氏浊度,涂布接种来检测。

6.适当是可以使用API-NH卡,当然条件更好的可以用质谱仪。

药敏这块:

1.K-B法:HTM培养基,0.5麦氏浊度,将平板放置5%CO2、35+/-2°。观察采用无反光的黑色背景测量,抑菌圈边缘有微弱的生长,应忽略不计。对于甲氧苄啶和磺胺,纸片周围轻微的生长(少于20%的菌苔)也应忽略不计。(摘自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

2.注意产生TEM型β-内酰胺酶的菌株和不产生β-内酰胺酶的氨苄西林耐药菌株的检出。

总结后感:一个看似很常见的细菌,其实有时候也有让我们困惑的地方,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个人感觉我们微生物人一定不能嫌麻烦,仔细负责是我们检验人的守则。结合这个病例,也让小颜深刻的体会到这点。随着检验与临床的沟通越来越紧密,传统意义上的检验人就是化验员的说法,早已不符实际,我们应该主动参与进临床,正如刘洋(医院)老师说的“与其关门臆测,不如一个电话”。大周末的晚上,谢谢老师们参与讨论!晚安!

附带几个老师的讨论:

医院:流感嗜血杆菌在呼吸道算致病菌。但是副流感嗜血杆菌的致病意义不明确,对特定病人(老年,尤其是老慢支,有呼吸道症状,多次培养结果一致。)有意义,药敏常规不用做。流感属于致病菌,不用考虑量的因素,因为是苛养菌,体外量不能反映真实体内菌量。

刘洋医院:可如果其也存在定植情况怎么办?我遇到过检出但无感染症状患者,我们现在流感按致病菌处理,但就不知其定植如何处理。

向丽丽重庆陈医:条件致病,如能确定定植不用处理。儿童定植常见

牵着蜗牛散步:流感嗜血杆菌健康人群总体定植率在10%以上。流感嗜血杆菌分a-f六个血清群,其中b群引起绝大部分病例,所以有条件的地方做个血清,指导意义很大。

刘洋医院:B群如要做在脑部感染更重要

其他有很多老师有精彩的讨论,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mz.com/bzzl/95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