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称为“北京的菜篮子”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发生的一波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多间市场全面下架三文鱼产品,这一措施甚至为其他省的一些超市所仿效。
那么三文鱼是罪魁祸首吗,年6月14日-6月21日,是我国第9个食品安全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为:“尚德守法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下面我们由三文鱼说开去,一起警惕食源性疾病。
那么回到开始的问题:三文鱼冤枉吗?目前至少我们可以说,三文鱼不能和蝙蝠这样的浑身病毒携带者划等号,三文鱼并不是”有专业携带病毒特殊能力的食物“,完全可以吃,关键是一定要煮熟。
东坑疾控提醒您,经过冷链运输的,各种生鲜肉类,则都应该和三文鱼看齐,应避免一些进口的海产品,冷链运输的食品,因为新冠病毒在低温下存活时间大大提高,而且境外的来源地是否为疫情高发区是不知道的。
确保完全煮熟
取货时戴口罩、手套
如果光着手拿过,比如切菜,则事后应该仔细洗手。
另外,夏季是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峰期,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及诺如病毒等都是常见的病原菌。而人类对付这些食物污染,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了,就是彻底做熟。
下面东坑疾控带大家认识舌尖上的健康威胁——食源性疾病!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是腹泻病四大全球病因之一。
人类沙门氏菌病一般都是由于食用了被污染的动物源食品(主要是蛋、肉、禽和奶),畜禽肉是沙门氏菌最喜欢污染的食物。但其它食物,包括被粪便污染的绿色蔬菜,也与沙门氏菌的传播有关。吃了冰箱里生熟混放的肉,喝了未经高温消毒的牛奶,不幸拉肚子,很可能是感染了沙门氏菌。另外,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是一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沙门氏菌是某些血清型已经出现耐药的微生物之一,可对食品链产生影响。
常见血清类型: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常见中毒食物:禽畜肉类、海产品类、蛋类、奶类,豆制品和糕点也时有发生;
发病季节性:夏秋季为高峰,但全年均可发生;
主要症状:潜伏期12~48小时。多见胃肠炎,伴有头痛、恶心等症状,多数患者的胃肠炎症状会在2~3天后消失,少数患者如小孩、孕妇、老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情严重时,可发生败血症甚至致死。
东坑疾控:将建议“彻底做熟”等食品卫生基本做法作为沙门氏菌病的预防措施。空肠弯曲球菌中毒弯曲杆菌是腹泻病四大全球病因之一。弯曲杆菌感染通常较为温和,但对十分年幼的儿童、老年人以及免疫抑制人群可能具有致命性,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尸体或者肉在宰杀时受到粪便中弯曲杆菌的污染。
主要症状:通常在感染细菌之后的2至5天后出现疾病症状,最常见临床症状包括腹泻(经常带血)、腹痛、发热、头痛、恶心和/或呕吐。症状通常持续3至6天。
东坑疾控:将建议“彻底做熟”等食品卫生基本做法作为空肠弯曲球菌的预防措施。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偏爱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生食海鲜、烹饪时未烧熟煮透、熟食制品因保存或操作不当时易“中招”。潜伏期1小时~4天不等,多数为10小时左右。急性起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为主。重症患者会因脱水造成休克。少数病人可出现意识不清、痉挛、面色苍白或发绀等现象,若抢救不及时,呈虚脱状态,可导致死亡。
常见中毒食物:以鱼类、虾、蟹、贝类等海产品为主,但被污染的肉类等食物也会中毒
发病季节性:一般都在夏秋季,春冬2季很少;
潜伏期一般为1-数十小时,以十多小时常见;
主要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其腹痛较剧烈,以绞痛为主。腹泻多见血便。
东坑疾控:重点对海产品加强管理,避免使用厨具引起交叉污染;彻底加热;正确的储存方式。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空气、土壤、水。健康人群带菌率达20%-30%。比如三文治加工时受到污染有可能导致感染,此外,仅摄入金黄色葡萄球菌不致病,摄入其肠毒素才致中毒。
虽然金葡菌对温度敏感,很容易被杀死,但是其产生的肠毒素耐热性强,普通的烹煮方式无法将其完全破坏。
发病季节性:春夏季为高峰,但全年均可发生。我市发生的以糕点为主;
主要症状:以剧烈而频繁的呕吐为特征,伴腹痛、腹泻等,体温一般正常或低热。肠毒素进攻人体后,可以引起食物中毒,会出现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肠胃炎症状,病程短,杀伤力强。
特别是儿童对肠毒素比成人敏感,发病率高,病情重。因此,需要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