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最后一位公爵,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亲

民国九年()农历四月二十日,孔府上下都在为刚满百日的孔德成大办宴席,这个时候,时任大总统的徐世昌发来一道任命书,令孔德成袭封第三十一代衍圣公,这也是最后一代衍圣公。

年,孔令贻到达京城没几天,就因病在就京城孔府“圣公府”去世,时年47岁。死时他的大女儿孔德齐才4岁,小女儿孔德懋才2岁,妻子王宝翠已有五个月的身孕,腹中之人正是他还未出世的儿子孔德成。

王夫人要临产时,孔家的长辈们都希望这个孩子快快降生。于是将孔府所有门窗全部打开,就连平日一直紧闭,只有帝王来祭祀孔子时才能开启的“重光门”也打开了,家人在门楣上还挂了弓箭,以祈求这个孩子如弦上的箭矢一样飞快降生。

但事情往往不遂人愿,偏偏王夫人难产。这时有人提议将孔庙的门窗也全部打开,因为孩子是“圣人”之后。孔庙的门窗开启后,结果孩子还是迟迟不出世。孔府上下为此着急,束手无策之时,孔家的一位智叟公突然提议说,将那“鲁班高八丈”的大木牌悬挂在衍圣公孔令贻和王夫人的卧室的楼上,不一会,孩子出世了,并且是一个男孩,但王夫人因难产而死。

孔德成出生后,家里人遵照他父亲临终前给民国政府大总统徐世昌和末代皇帝溥仪的遗书中的规定,在孔德成出生后天时,即成为77代至圣先师奉祀官的继承人,并承袭衍圣公的爵位。这样,孔德成便成了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世袭的官员。

童年时代的孔德成,父母早逝后,两个姐姐就是他亲的亲人。从小他跟着姐姐读书,孔家还请了6个先生专门教他们姐弟三人,这几个先生当然首先是教他们学儒家的四书、五经,特别注重对他们人格的培养。孔德成后来回忆他小时候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先师的遗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孔府对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有一个重要的传统,就是很重视书法,每天写字成了孔德成姐弟的必修课。他7岁时的字就写得很漂亮,向他求字的人就特别多,有时他忙不过来,就请连个姐姐代笔。孔德成的童年、少年生活都在孔府度过,学习成了他最主要的任务。

民国二十四年(),孔德成已经16岁,有了自己的主张。他认为世袭爵位不合时宜,请求民国政府撤销“衍圣公”的爵位。但民国政府认为道统不可废,仍改衍圣公作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成为中华民国的世袭特任官。是年7月8日,由陈立夫主持,戴传贤监督,于南京宣誓就职,蒋中正委员长亲临祝贺。

一年后,即年12月16日,孔德成与孙琪方结婚,这时远在北京的孔德懋赶回曲阜,亲自主持了弟弟的婚礼。对于孔德成的婚礼,蒋介石打算亲临祝贺,只因在此前的4天发生了西安事变,才未能成行。

年,孔德成去了台湾,随着岁月的流逝,往事似乎如过眼云烟,然而惟对二姐的思念之情(大姐孔德齐婚后自杀)却在不断加深。而且这个时候的孔德成早已获得了美国耶鲁大学的博士学位,担任总统府咨政、考试院院长等职,台湾当局规定不能回台湾探亲。

直到年底,他们姐弟二人才在日本相见,距离上一次见面已经快半个世纪了。他特地写下了“风雨一杯酒,江山万里心”的条幅赠给了姐姐。

年10月20日,孔德成因肺炎并发败血症、心肺功能衰退,导致脑部缺氧严重,10月28日,最后一位衍圣公去世,享寿88岁。11月30日上午9时,在台北市第二殡仪馆景仰厅举行公祭。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亲临颁发褒扬令并发表追思感言,并为灵柩覆盖“国旗”,以彰忠荩。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mz.com/bzyz/77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