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万勇焦庆军熊剑锋祖英斌丁文格
大多数抗生素产品只含有单一有效成分,这样便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且在确定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和休药期时更为简单。但在临床用药时,常常需要联合给药。盐酸大观霉素-盐酸林可霉素可溶性粉就是为数不多的抗生素复配产品。该产品从药物的抗菌机理上能协同增效,从抗菌谱上互相补充,是一种比较经典的抗生素复配的组方,具有可靠的临床效果。本文对该产品的药效学特点和用于禽的给药方法作一简述,供生产者参考。
1大观霉素和林可霉素
1.1大观霉素大观霉素,或称壮观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结构为氨基环醇),其抗菌谱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另对某些链球菌、肺炎球菌、以及某些支原体(如鸡败血支原体、滑液支原体等)也较敏感。但对革兰氏阳性菌(如绿脓杆菌、金葡菌等)常耐药。大观霉素口服不易吸收,在消化道保持抗菌活性。经注射则可快速、良好吸收,但不透过脑脊液。大观霉素的制剂一般为盐酸盐,国外产品为硫酸大观霉素,据称可提高内服的吸收效率。大观霉素一般和林可霉素复配成预混剂、可溶性粉或注射剂。1.2林可霉素林可霉素属于林可胺类抗生素,有A、B、C等10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只有林可霉素A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林可霉素由林肯链球菌变种产生,该菌于年代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林肯市发现,故名。年林可霉素上市,用于人医临床。随后年用于犬、猫。年代批准用作鸡()、猪()的促生长。年林可霉素注射剂上市。林可霉素主要用于抗革兰氏阳性菌,如金葡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炭疽等,对多种支原体和螺旋体敏感。尤其对厌氧菌(如梭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消化道球菌等)具有突出的效果。但革兰氏阴性菌如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对本品耐药。林可霉素一般用盐酸盐,其内服大约吸收一半。肌注后吸收迅速。药物分布广泛,尤其在骨组织浓度较高。林可霉素的剂型多样,单独使用有预混剂、可溶性粉、注射剂,也可与大观霉素复配。图1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的作用位点2大观霉素和林可霉素复配的增效作用
林可霉素通过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大观霉素的作用位点则是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图1)。二者合用,分别从两个位点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因此具有协同作用。具体表现在:2.1抗菌活性增强系统的体外测试表明,大观-林可霉素联合使用,对多种细菌和支原体的MIC值均低于单用大观霉素或者林可霉素(朱模忠,),详见下表1。2.2抗菌范围扩大林可霉素主要针对革兰氏阳性菌和厌氧菌,在呼吸道和体腔广泛分布;大观霉素则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效果好,在消化道的浓度高。二者联合后,抗菌谱可覆盖多种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厌氧菌、支原体、以及某些螺旋体等,对呼吸道、消化道、骨组织和关节的感染有效,大大增强了临床适用范围。2.3减少耐药性产生根据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MSW)理论,两种药物联合,则细菌很难同时对两种药物同时产生耐药突变。大观-林可霉素在临床应用多年,疗效较为稳定,也表明耐药产生较为缓慢。3盐酸大观-林可霉素制剂类型
盐酸大观霉素和盐酸林可霉素一般按2:1的比例复配,目前有多个规格(表2)。4盐酸大观-盐酸林可霉素可溶性粉在禽上的临床应用
盐酸大观-盐酸林可霉素可溶性粉在家禽生产上可用于以下多种疾病或感染:▲由鸡败血支原体所致的鸡慢呼(CRD)及其继发感染(CCRD);▲由滑液囊支原体所致的滑膜炎/气囊炎;▲大肠杆菌病、鸡白痢,禽霍乱,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坏死性肠炎等;▲鸭、鹅传染性浆膜炎;控制疾病的同时,可促进生长,减少耗料,增加收益。本品的使用方法也有多种,以下以g盐酸大观霉素-盐酸林可霉素可溶性粉(含大观霉素40g、林可霉素20g)为例,介绍如下:4.1常规用法4-7日龄雏鸡,每g本品兑水-L,全群混饮3-5日。4.2在肉鸡中的使用4.2.1用作1-3日龄开口药:本品每20g用于1,羽/天,混饮,连用3天,以切断MG、MS的垂直传播,同时预防大肠杆菌病和鸡白痢。4.2.日龄左右重复一次,连续3天。4.3在蛋鸡的使用4.3.11-3日龄开口药(剂量同上)。4.3.日龄重复一次,本品g用于1,羽/天,连续3天。4.4配成注射液使用若制剂品质较高,可根据生产需要,用本品20g,加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ml,则抗菌药浓度为mg/ml。使用时按40mg/kg体重(即每kg体重注射0.3ml),肌注,每天1次,连续3天。用于控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支原体疾病的混感。4.5在生产上的使用有时也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与油苗混合使用,以阻断疾病传播、并减少疫苗应激带来的继发感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