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容易康复吗 http://m.39.net/pf/a_7458236.html编者按
脐静脉导管(UVC)是新生儿常用的一种静脉置管。感染率随着UVC置管天数增加而增加。传统知识点均认为,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越来越多地用于短期UVC置管之后作为替换,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而本文表明了一个观点:无论极早早产儿出生后接受PICC、UVC或者UVC之后换为PICC作为静脉通路,本研究均表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没有差异。
早产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脐静脉置管(UVC)的感染风险
检索:廖丹
翻译:周艳芝
审校/编写:廖丹杨乐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匹配的方法,调取了加拿大新生儿协作网登记的年1月至年12月之间孕30周出生的婴儿。出生后第一天即接受PICC置管的符合条件的新生儿,与另外2组婴儿匹配研究:一组在出生第一天接受UVC,另一组在出生第一天接受UVC,在出生第4天换成PICC。主要结局指标为每置管天数中发生CABSI的患儿数,3组之间的结果使用多元分析进行比较。
结局指标:CABSI:置管2天后或移除导管48小时内,从有症状的患儿的1份或多份血培养中检出细菌或真菌。由于新生儿的特殊情况,并不强制要求抽取两管血,或必须从导管侧抽血用于CABSI的诊断。CABSI的定义中,也不包含导管尖端的培养结果。患儿如果拔除UVC后当天置入PICC,2天后发生感染,计为与UVC相关的感染。
LOS:迟发型败血症。任何有症状的患儿中,1份或多份血培养检出细菌或真菌。
患儿2次感染发作的定义:在第一次发作后7天后,且使用了恰当的抗菌药物后再次发作。
结果:数据纳入了例符合条件的新生儿:PICC组例,UVC组与“先UVC再PICC”组经胎龄、出生体重、性别进行匹配后,各例,但各组间,SNAP-II评分和生后第一天机械通气情况有差别。具体情况见表1。
表1基本情况比较
表2可见,置管天数UVC+PICC组最长,最短的为单纯UVC组。这反映了临床倾向于在出生后5-7天移除UVC,而移除PICC仅在不需要置管或发生并发症时。而三组每置管日CABSI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别(分别为9.3vs7.8vs8.2/置管日,P>0.05)。笔者进而比较了每置管日CABSI的发病次数,依旧没有差别。在仅接受UVC置管婴儿组中,迟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较低,其余两组没有差异。
表2三组间单变量方差分析结果统计表
用多变量分析(使用广义估计方程构建珀松回归模型)平衡了SNAP-II评分和第一天机械通气间的差别后,三组间的CABSI感染率仍无差别(表3)。但是单纯PICC组每置管日LOS发生率高于UVC+PICC组。
表3三组CABSI和LOS发生率的多元分析
本研究经过严谨的分析表明,孕周<30周的极早早产儿接受PICC,UVC,或先UVC再换PICC做为出生后的主要静脉通路,CABSI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本研究尚存局限性:
首先,无法证明研究机构选择任一置管模式的的理由。出生后第一天进行PICC置管可能反映出UVC置管的不可操作性或者科内需要。
其次,当PICC始终留置的话,一些患者会出现多重感染。在一些病例中,首次感染发生后PICC被移除,对于这种情况发生的背后原因本文没有数据支持。而这种情况是否会对本研究主要的结果造成影响,从本文的数据中都得不到答案,只有头对头的随机对照试验能解决该困惑。
第三,每组的新生儿来自不同的中心,这可能会对我们的结果造成影响。另外,为了提高研究质量,研究组做了包括循证实践和质量改进方面的努力,还有许多为了减少CABSI所做的的中心实践和行为,这可能在各组间均衡地造成对主要结果的影响。最后,回顾性设计可能造成残余混杂。
因此,要进一步确定出生后应选择哪种血管通路可降低CABSI或其他的并发症,需要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来明确。而这一试验需为多中心研究,在产前就必须获得知情同意,新生儿科也应有足够的技术来进行PICC置管。
原文出处SHALABIetal.RiskofInfectionUsing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andUmbilicalCathetersinPretermNeonates.PEDIATRICSVolume,number6,December:-
图文编辑:何磊
审稿:陈文森卢先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