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m.39.net/pf/a_4476549.html本文共字阅读需要12min文/于然霞
GoatDisease近年来,规模养羊业发展迅速,养羊场如雨后春笋,集约化饲养程度越来越高,羊群饲养密度大,跨省份、跨区域调运比较频繁,为疫病的传播带来了便利,羊传染病的流行日趋严峻。特别是夏秋季节,雨水多,湿度大,蚊虫泛滥,小反刍兽疫、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传染性脓疱常见多发,危害极大。
01
PesteDesPetitsRuminants小反刍兽疫诊断要点
发病情况
小反刍兽疫也叫“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小反刍动物(山羊、绵羊、羚羊、美国白尾鹿等)发热、口炎、腹泻、肺炎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一类动物传染病。年7月,我国首次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发生了小反刍兽疫疫病流行。在疫区,小反刍兽疫呈零星散发,以3~8月龄的山羊最易感。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患病动物及其分泌物如鼻液、排泄物如粪尿、组织或被其污染的饲料、用具、圈舍和饮水等间接传播,处于亚临床感染期的病羊是最危险的传染源。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的夏秋季节和干燥寒冷的冬季多发。临床症状
小反刍兽疫发病急,病羊多呈急性经过。体温升高到41℃以上,高热稽留3~5天。病初精神沉郁,反刍次数减少甚至停滞;鼻镜干燥,流脓性鼻液,黏稠,恶臭;口腔黏膜由轻微充血,到溃疡、糜烂,口角大量流涎;随病情发展,病羊整个口腔内部,如牙龈、硬颚、颊、舌等部位黏膜溃疡、坏死、糜烂;病中后期出现带血的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孕羊易发生流产;之后,体温降到正常或正常以下,咳嗽,腹式呼吸,胸部听诊啰音。发病率、致死率高。防治措施
预防
定期疫苗接种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小反刍兽疫弱毒活疫苗Nigeria75/1株,按瓶签标注的头份,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为每毫升含1头份,每只羊颈部皮下注射1.0毫升,免疫期可达3年。严禁从疫区引进羊只,来源不明的羊调入后必须按要求严格隔离,观察饲养30天以上,经临床诊断和血清学检查确认健康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疫情处置
一旦确诊,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的规定,采取紧急、强制性的控制和扑灭措施,扑杀患病和同群动物;疫区及受威胁区的动物进行紧急预防接种。02
InfectiousKeratoconjunctivitis传染性角膜结膜炎诊断要点
发病情况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也叫“红眼病”,一般认为是由嗜血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等引起的一种以眼结膜和角膜炎症,并伴有大量流泪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通过直接接触病羊眼睛、鼻分泌物,或头部摩擦、打喷嚏、咳嗽等,也可以间接接触被病羊眼睛、鼻分泌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等途径传染。常发于气温高、湿度大、蚊蝇和飞蛾较多的夏秋季节。潮湿、闷热、氨味大的圈舍环境,放牧时阳光暴晒、风沙、扬尘,也会促使本病的发生流行。发病急促并快速波及全群,不分品种和年龄,但幼龄羊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
本病损害部位一般仅限于眼部,极少数病羊会有发热症状。病初,常见一侧眼患病,羞明流泪,眼睑肿胀、疼痛,结膜充血潮红,角膜凸起,有时可在角膜上发现有白色或灰白色小点。眼角黏附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会发展成双眼感染,少数形成角膜翳、角膜瘢痕甚至失明,影响采食和行动。严重时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奶山羊泌乳量下降等。防治措施
预防
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卫生,及时清除厩肥,加强通风透光,做好环境消毒,夏秋季节注意杀虫灭蝇。大风扬尘天气、烈日照射时段不放牧。养殖过程中,要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放牧的羊群,每天清晨出牧、晚上归牧时及舍饲的羊群在饲喂、饮水过程中,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羊群中的每一只羊,发现病羊及时隔离,并对羊舍环境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隔离的病羊应尽早治疗。
治疗
病羊可先用微温、无刺激性的2.00%~5.00%硼酸水、生理盐水或0.01%新洁尔灭溶液等轻轻清洗眼睛,切不可强力冲洗,也不可用棉球擦拭,以免损伤眼结膜,拭干后,用氯霉素滴眼液滴眼,每次3~5滴,每天3~5次。如果患病羊出现角膜浑浊、角膜翳等情况,可在清洗、拭干后,取拨云散眼药少许点入眼角,每天2~3次。羊群中患病的羊只较多时,可用油剂普鲁卡因青霉素直接点眼,每次3~5滴,每天1~2次。患病羊群可按每只成年羊(按30千克计算)取苍术、柴胡、白药子各35克,菊花、栀子、黄连、草决明、旋复花、青葙子、木贼、生地各25克,第一遍加水.0毫升,煎至.0毫升倒出,药渣再加水毫升,煎至.0毫升,滤渣后两次药液混合,候温1次灌服。每天1剂,连用3~5剂。可清热祛风、平肝明目,加快病羊康复。03
Enterotoxaemia羊肠毒血症诊断要点
发病情况
羊肠毒血症也叫“软肾病”“类快疫”。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以病羊发病急、死亡快、肾脏软化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于2~12月龄、膘情好的绵羊,山羊较少发生;多呈散发;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和条件性,春末夏初青草萌芽、夏秋牧草结籽后常见多发;阴雨连绵,气候骤变,过食嫩草和精料、运动不足等均可成为本病的诱因。临床症状
发病急促,未见或刚出现临床症状便很快死亡。病羊精神不振,离群呆立,或卧或跑;咬牙,抽搐倒地,四肢划动,左右翻滚,头颈后仰;呼吸急促,口吐白沫,痛苦呻吟,多于1~2小时内死亡。稍慢死亡者,腹胀、腹痛、腹泻,便中带血或有黏液,昏睡致死。剖检,最明显的病理变化是肾脏软化、质脆,稍压即碎烂。防治措施
预防
每年春秋两季,定期使用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肠毒血症四联干粉灭活疫苗或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肠毒血症三联四防灭活疫苗免疫,是最可靠的预防措施。治疗
因本病发病急,常来不及治疗就死亡。对病程稍慢者,使用青霉素可有一定治疗效果。04
ContagiousEcthyma羊传染性脓疱诊断要点
发病情况
羊传染性脓疱也叫“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以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疣状硬痂为特征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反当动物。羔羊、幼羊(3~6月龄)最易感,并多呈群发性流行;成年羊发病较少,多为散发。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等途径接触感染。夏秋季节常见多发。临床症状
山羊病初,在唇、口角、鼻镜等皮肤较薄的地方出现一些散在的小红斑,接着形成丘疹和黄豆大小的结节,继而变成水疱和脓疱,破溃后形成疣状较硬的痂皮,呈黄色或棕色。轻症经1~2周,痂皮逐渐干燥、脱落,继而康复痊愈。严重病例,患部不断出现丘疹、水疱、脓疱、痂垢,相互融合并向外扩展到口唇周围、眼睑、耳廓,向内扩展到口腔黏膜,形成头部大面积痂垢。如有继发感染,则会引起深部组织化脓甚至坏死,病情会恶化可能引起败血症,预后不良。病羊口唇肿大外翻,不能采食、咀嚼和吞咽,可继发肺炎等病症而死亡。绵羊发病时,通常侵害蹄部,多见蹄叉、蹄冠或系部皮肤上有水疱、脓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外层覆盖脓汁,继发感染后会波及蹄骨、肌腱或关节。病羊卧地,不敢行走,勉强行走时跛行,缠绵难愈。个别情况下,病羔吮乳时还可传染到母羊的乳房皮肤,导致母羊乳房、乳头皮肤发生丘疹、脓疱、烂斑和痂垢。防治措施
预防
定期疫苗接种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用羊传染性脓疱皮炎活疫苗或羊口疮弱毒细胞冻干活疫苗,在口腔下唇黏膜划痕接种,每头份0.2毫升;也可颈部或股内侧皮下注射,不论羊只大小,每头份0.5毫升。经常保持圈舍周围及羊舍内清洁卫生,空气清新,定期清理粪便;圈舍和用具定期用2.00%火碱水消毒;放牧时严防皮肤、黏膜受伤、感染,舍饲时少用粗硬饲料或先碱化后喂用,捡除饲草和垫料中的铁丝、芒刺;羊食槽、水槽上方或休息的地方要放舔盐砖,让羊自由舔食,防止羊啃土啃墙发生外伤;禁止从疫区引进羊和畜产品,必须购进时,应严格隔离检疫2~3周,并彻底消毒后方可混群饲养。治疗
发现病羊,立即隔离治疗。先用水杨酸软膏涂在口、鼻等患处,待软化后除去垢痂;用0.10%~0.20%高猛酸钾溶液冲洗创面,晾干后涂上2.00%龙胆紫、碘甘油或土霉素软膏等,每天1~2次,对重症者还应对症治疗。蹄部损伤,可先用5.00%~10.00%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患病羊蹄,每次浸泡1分钟,每天1次,连续浸泡3次;隔天用2.00%龙胆紫溶液或土霉素软膏涂擦患蹄。作者介绍
本文作者于然霞,本科,高兽医师,研究方向为基层动物防疫与检疫。
---
想看更多业内文章,欢迎订购《羊视界》杂志。后台留言地址及联系方式,即可订阅!
来源:《羊视界》第7期图文编辑:魏舒-本文仅用于行业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