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怎么用才更有益这7点助你成为高

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后生素等统称为微生态制剂。是指应用正常的生物或者促微生物生长的相关物质所制成的一种微生物治疗制剂,具有调整微生态平衡、预防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增进宿主健康的作用。(本文内容较多,可以根据目录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阅读)目录1.微生态制剂有4种2.益生菌种类3.益生菌在儿科疾病的应用4.益生菌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应用5.服用注意事项6.用在早产儿的注意事项7.遵从共识,避免滥用1微生态制剂有4种益生菌:指给予一定数量的、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具有维持肠道免疫平衡,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强化肠道屏障,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分泌等作用。肠道菌群中以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为主。益生元:能选择性刺激宿主肠道内一种或几种有益菌活性或促其生长繁殖,又不被宿主消化和吸收的一类物质。如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无乳糖等。合生元:指益生菌与益生元制成的复合制剂。合生元中添加的益生元必须既能促进制剂中益生菌的增殖,又具有促进宿主肠道中的生理性细菌定植和增殖作用。益生元可促进益生菌的疗效。后生素:又称「益生素」,指由活菌代谢产物或细菌死亡溶解后释放的可溶性因子,并对宿主产生有益作用。后生素具有类似于益生菌样的作用,同时又可避免摄入活的微生物。2益生菌种类益生菌是目前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微生态制剂,也是本文重点讲述内容。依据菌株的来源及作用机制分为以下三类:依据益生菌药物使用细菌种类是否单一,分为单一或多种菌株的混合制剂,如三联、四联制剂等。3益生菌在儿科疾病的应用1.胃肠道疾病:儿童腹泻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化疗相关性腹泻、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乳糖不耐受、功能性便秘、幽门螺杆菌感染。2.肝胆疾病:胆汁淤积性肝病、肝硬化。3.新生儿疾病:NEC(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黄疸、早产儿喂养不耐受。4.过敏性疾病:婴幼儿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食物过敏。5.健康促进: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腹泻病的预防。4益生菌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应用急性胃肠炎:有效的益生菌菌株仅作为ORS之外的辅助治疗,强烈推荐应用鼠李糖乳杆菌和布拉氏酵母菌(具有地域差异),但不推荐用于严重营养不良的儿童。注:CFU指菌落形成单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注:根据病人个体情况使用益生菌预防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推荐使用布拉氏酵母菌S.boulardiiCNCM1-,但证据质量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表明,微生态调节剂可提高根除率,提高根除治疗的依从性,减轻或消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导致的副作用,减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更为推荐,益生菌在服用抗生素后半小时至两小时服用。鼠李糖杆菌、双歧杆菌、布拉酵母菌可做为佐剂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尤其是腹泻、恶心、味觉异常的发生率。肠易激综合征(IBS):益生菌能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调节肠道免疫功能,降低内脏高敏感性,可以缓解腹胀、腹痛、便秘等一些症状。目前无特异性推荐菌株,鼓励选取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原籍菌株,并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剂量。炎症性肠病(IBD):IBD患者肠道中微生物种类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异。临床研究显示VSL#3在溃疡性结肠炎诱导缓解、维持治疗等方面起一定作用,大肠埃希菌Nissle对溃结有一定疗效。目前推荐使用的益生菌制剂作为辅助治疗节段性肠炎的有效性尚未定论。粪菌移植是恢复肠道菌群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治疗IBD具有良好的前景。VSL#3是多菌种产品,由8个菌株组成,包括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酸杆菌、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短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它可以下调机体免疫反应,改善上皮屏障功能,增加粘液分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益生菌可辅助早产儿肠道正常细菌的定植,改善早产儿肠道功能。研究表明,益生菌干预可有效降低NEC早产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以降低NEC发生的风险和相关死亡率。目前没有在菌株、适应症和方案方面达成共识,根据目前的证据,最后的选择需要根据医生和家属讨论后决定。婴儿肠绞痛:研究表明,罗伊乳杆菌DSM(CFU)可以使患儿哭吵时间平均缩短47min/d。推荐应用罗伊乳杆菌DSM,但证据质量较低。年发表在世界胃肠病学杂志的一篇文章(Probioticsfor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Proposedre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mz.com/bzyz/55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