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当神药,你跟孩子多大仇

今天是清明假期第二天,提笔写这个题,总觉怪怪的。

不过前两天,在微博上看到喂孩子吃活蝌蚪的视频,实在感到无比震惊!

细思极恐,当前医学如此发达,信息如此透明,仍有各种吓人的偏方层出不穷,而且还是无知的父母给孩子“治疗”。

生吃动物,很容易感染寄生虫,这是常识。

生吃蝌蚪,极易感染裂头蚴。裂头蚴就寄生在青蛙、蛇等动物体内。

今年3月,医院就接治过一例。5岁女孩感染“裂头蚴”,半年前就开始腹痛,皮肤上长了个又黑又硬的肿块。肿块还会移动,从右胸移到了右手臂内侧。

主治医生表示,如果不接受及时手术,肿块依然会继续迁移,甚至可能至大脑,引起人体抽搐、癫痫等。

5岁女孩感染“裂头蚴”的症状

这都什么年代了,居然还这样盲目地喂食蝌蚪。

网友们也愤怒之极:

双*林:“真的建议生娃之前先考试,考过了才给生!”

钱**的妈妈:“孩子是多么信任你啊!!!你给什么他从来不怀疑。而你却拿你的无知愚昧对待他……”

偏方,就是流传于民间,并未入正规药典的方子。大部分来历不明。

偏方从哪里来?世代相传,口口相传,网络传播。

真是不要小看偏方的力量。

在活吃蝌蚪的视频下方,就有上百人回忆童年,他们也是这样“吃”过来的。

吃活蝌蚪,吃活胆,吃蟑螂……偏方,就是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

现在呢,随便在网络上搜索,也有大把的偏方被推送出来。

孩子一不舒服,有些家长,抄起袖子,拿个方子,就当起了“医生”。

用偏方带孩子!想想就气。而查一查,目前这样的父母还不在少数。真不要再用无知害孩子了。

(下文图片虽有处理,但仍可能引起不适,请慎点。)

扎针

东莞麻涌的2岁小彬彬,身上起疹、抽搐,奶奶用土办法,拿缝纫针(未消毒)往孩子身上四处扎,同时用姜不断搓。

结果孩子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脓毒血症,出现生命危险,住进ICU。

小彬彬家境并不好,一次治疗已花去十几万,最后靠社会捐助,花了一个月时间,才救回一条命。中途,父母差点因为没钱,放弃孩子。

经过近一个月救治,小彬彬转危为安,转入该院儿科普通病房

孩子这么小,首先考虑的是伤口感染,小孩子免疫力不好,针头有细菌,奶奶扎针后给孩子用姜刮皮肤,还洗了澡,小彬彬可能因此导致了蜂窝织炎和脓毒血症。

主治大夫如是说。

扭痧

只有10天的小婴儿安安,夜晚突然发烧,医院,奶奶二话不说就撸起袖子扭痧。

才10天的孩子,多么娇嫩,哭声震天,让妈妈心疼不已,可任她怎么劝,奶奶还是坚持扭。

一家人折腾到凌晨两点,孩子不但退没烧,脸色变得异常苍白,大汗淋漓,家医院。

当医生看到孩子满身的淤青,听到奶奶的做法,真是愤怒不已。

10天大婴儿被奶奶扭痧后的惨状

不知道这些家长哪里来的勇气,连这些方法科不科学都不管,对自家的孩子随便这样下手。

小孩发烧(宝宝发烧护理的十大误区),超过38.5℃,且12小时不退,出现下面这些情况,要及时就医:

精神状态不佳,呼吸急促,手脚冰冷,抽搐,肢体抖动,呕吐,皮肤苍白或紫绀、意识不清、喂养困难、尿量减少等。

尤其是小于3个月的婴儿,一旦发烧,应尽快就医。

喝煮银器(金器)水

福州一个未满月的小男婴罗源(化名)发烧,家人上网找偏方,最后决定用银手镯煮水喝、珍珠粉泡水喝、酒精擦身。

图片来自网络

折腾了一夜,小军哭闹不止,全身起了很多红疹。

第二天家人急了,医院救治,却已经来不及了。到医院,孩子已经没了呼吸。

多位医生深表惋惜:“早点就医,也许还有救!”

其实在偏方里,还有煮金器水,说可以镇心定惊。

金、银器都是重金属。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年5期,便记载了一个病例,一位奶奶用金戒指煮水喂宝宝,结果引起了孩子心脏、肝脏损伤。

喝泡的冬瓜水

中山市有位妈妈给儿子喂家里珍藏了3年“冬瓜水”,整整90毫升,目的为了下火。

中山市在珠海、中山一带,有七夕浸泡冬瓜水的民间习俗,据说对治疗温热病、中暑、发烧有奇效。

孩子呢,喝了就睡了,没多久就口唇青紫,恶心。医院,原来是“亚硝酸盐中毒”。

孩子“亚硝酸盐中毒”后全身青紫

腌制的冬瓜里含有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与血红蛋白中铁元素作用,能导致人体缺氧。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逐渐出现头晕、头痛、嗜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鸭子咬生殖器

更离谱的是下面这个案例。

年7月,家长竟然抱着孩子让鸭子咬小鸡鸡,据说孩子阴茎脓肿,是因为被蚯蚓吹了“毒气”,鸭子咬一咬,就能将毒气逼出。

孩子的小鸡鸡被鸭子嘴咬住,哭得撕心裂肺

孩子哭得撕心裂肺。

可是阴茎脓肿,或许是因为包皮过长,导致污垢存留感染,或许是因为感染严重(私处护理男宝篇),采用抗生素治疗即可。

让孩子平白无故受这样的苦,这真是超出正常人想象力啊!

煮无花果叶泡脚

“在我们那里有一个偏方特别流行。”

青岛几位家长轻信偏方,利用无花果叶煮水,给孩子泡脚治疗腹泻,却引起了过敏反应。

双脚红肿起满水泡,孩子疼痛难忍。

而且,腹泻并没有治好。

无花果是光敏性植物。人的皮肤接触了汁液,或者食用了植物,遇到强光照射,再加上过敏体质,就很容易引起植物光敏性皮炎。

腹泻呢?因为致病原因很多,也要先确定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比如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都需要专业医生来判断,而不是随随便便就找个方子就用上了。

挤奶头

民间一直有“为新生女宝宝挤乳头”的做法。

认为如果不及时为女婴挤乳头,孩子长大了,就会形成乳头内陷。

挤压新生儿奶头,不仅危险,而且没有任何科学根据。

孩子痛不可忍不说,还有可能破坏孩子的乳腺功能,或造成乳头的扭曲,甚至引起皮肤破损,细菌乘虚而入,引发乳腺炎。

新生儿抵抗力比较差,如果病菌在全身扩散,便会出现败血症,危及新生儿的生命。

这样的陋习和偏方,太多了,隔段时间就来上一轮。

这些惨痛的案例,只是见诸报端的;还有多少伤害,没有被发现,没被报道?还有多少孩子被偏方害了,或正在害着的?

真怀疑我还活在解放前。

养孩子,还在上演各种“冒险惊悚剧”。

好心疼那些孩子们!

为什么人们总有这种心理,到处找偏方?图快,图省钱?

偏方果真有用吗?灵验吗?其实,所谓“有用”“灵验”,只不过基于人们的口口相传,甚至极可能是以讹传讹,无限神化。

而家长们又省下来了什么?不仅给孩子造成了二次伤害,还贻误了病情,有的甚至让孩子失去了生命。

现在科学这么普及,各种育儿书籍层出不穷,大人有义务让孩子们远离偏方,远离各种错误治疗。

我想起前段时间,群里妈妈们热议挤奶头那条微博,当时有位妈妈

Sandy的发声,让我很感动。

她说,自己出生时,也被自己奶奶挤过乳头,是妈妈告诉她的。

“那时候你奶奶让我挤,我下不去手啊!后来她自己给你挤的。你那时候痛得哇哇大哭,我心疼地偷偷抹眼泪。但我现在不会再让你给孩子挤奶头了,不科学。”

有多痛?哭声也已经远去了。太小没有记忆的过去,却还是有着它警世的意义。

是啊,沉积多少年的文化,总会让弱小的个体在它前面低头。即使一个偏方,也让很多人迷失。

不过时代更迭到,我们有更科学的方法去判断,我们就要掷地有声地说出“不”。

我有位儿科医生朋友,他这样说偏方:

孩子生病,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建议家长尽量带孩子来面诊,这样各项检查才能做足做齐。孩子们实在娇弱,更不会描述自己病情,太怕误诊。

我见到很多家长对着育儿书,在网站搜索,甚至道听途说一个偏方,觉得跟孩子症状对上了,就用上。甚至上次医生开的方子,感觉这次孩子病得差不多,就用上了。这太可怕了!

单单一个咳嗽,原因都很多,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是过敏还是异物?家长怎么诊断得清?

我们不是科研人员,孩子也不是小白鼠。

我们担不起后果,因为世上的事情大都不可逆。

生个孩子多不易,十月怀胎各种辛苦,吃穿行度都分外小心。

当孩子将柔软娇嫩的小手伸出来,交给我们的时候,交出的是信任。

如果我们听信各种偏方,缺乏判断,听风就是雨,就会像今天案例中那些父母,在手足无措中,任错误的行为伤害孩子,甚至自己做出伤害孩子的事情。

萌芽的话

医院,遇到一位老人家带着孙子就医。

孩子不小心被开水烫伤手臂,老人就给立即抹了酱油牙膏什么的,还用厚厚的纱布裹上,几天下来,孩子的伤口就溃疡了。

在清洗伤口的时候,孩子哇哇大哭,老人一边按着孙子,一边心疼地偷偷抹泪。

医生语重心长地告诉老人家:

“阿姨,烫伤后,第一时间要用冷水冲洗给伤口降温,千万不要乱涂东西,也不要用纱布覆盖住。如果拿不准怎么处理,就赶紧来看医生啊!”

那一刻,我好心疼。心疼孩子,更心疼老人家。

都是亲人,谁会纯心伤害孩子?!

可是我们却做了。

通往正确只有一条路径,错误的方法却很多。

如果我们不学习,又怎能知道那个是正确的?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知识和判断力,又怎么能知道哪个是错误的?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肯定碰到过“偏方”事件,你是如何应对的呢?也留言写写你的故事。

留言我会选3位送礼物,4月9日(周一)文末公布获奖名单。

出门抵御紫外线的玩美3组合

瑞士SHADEZ防晒太阳镜

美国Thinkbaby婴儿物理防晒霜

澳洲babybanz双面防晒帽

可折叠,想放哪就放哪

堪称卫生楷模的无尘粉笔

超强的着色力和显色度

清除笔迹soasy的旅途最佳陪伴物

◆拓展阅读点击题目即可跳转

《寻梦环游记》:如何面对生死?它是这个寒冬最暖的答案

有一种活下来,需要家人投票

咩咩

感谢你曾经来过,不后悔成为你的爸妈

◆更多专题文章后台回复关键词查看

孕期

产后

母乳

断奶

辅食

湿疹

睡眠

牙齿

儿科疾病

家居安全

收纳

出行

情绪管理

语言发育

买买买

玩具

性教育

绘本

早教

英语启蒙

隔代教育

亲子游戏

本文版权归萌芽研究所BUD所有

欢迎转发分享

转载合作请回复关键词转载获取详情

点击购买萌芽关于妈妈和孩子情绪管理的成长课程

留言区见,顺手点个赞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mz.com/bzyz/54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