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是因为鼠疫杆菌感染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其传染性非常强,属于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也是国家传染病防治法里所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其病源主要是鼠疫杆菌,而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到啮齿类动物,比如鼠物、旱獭。临床表现分为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症型的鼠疫。腺鼠疫指鼠疫杆菌所导致的明显淋巴结炎,淋巴结炎的疼痛可以非常突出,导致病人不敢活动。肺鼠疫表现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呼吸困难,败血症的鼠疫病情更重。
鼠疫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传播:一、通过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构成啮齿动物-鼠蚤-人的传播方式,鼠蚤叮咬是主要传播途径。二、经皮肤传播,少数患者可因为直接接触患者的痰液、脓液或者病兽的皮、血、肉,经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而受感染。三、呼吸道飞沫传播,肺鼠疫患者痰中的鼠疫耶尔森菌可借飞沫构成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所以鼠疫的传染性极强,是我国规定的甲类传染病。
鼠疫主要通过病媒生物传播、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在自然疫源地,病媒生物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跳蚤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染疫动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后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接触传播是指人在宰杀、剥皮及食肉时接触染疫动物,或接触鼠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时,病菌通过皮肤表面伤口或粘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此外,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病人在呼吸、咳嗽时释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飞沫而短时间悬浮于空气中,此时他人吸入时也可造成感染。
人对鼠疫普遍易感。因此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外出野营、打猎、伐木个人作业时要注意束紧裤管,减少暴露,必要时使用驱避剂。
医学专家称,只要做到以下的“三要三不要”,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避免感染鼠疫的。
防鼠疫“三要”是:
1、发现病(死)旱獭和其他病(死)动物要报告;
2、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
3、发现原因不明的急死病人应立即报告。
防鼠疫“三不要”是:
1、不接触、不剥皮、不煮食病(死)旱獭和其他病(死)动物;
2、不在旱獭洞周围坐卧休息,以防跳蚤叮咬;
3、不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家中探视护理或死者家中吊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