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鲜要注意啦!
小心隐形的海洋杀手!
隐形的海洋杀手
在5月20日这个含情脉脉的日子里
医院发热门诊接诊了这样一位发热患者。
家住南区的梁先生昨晚手部不慎被水桶刮伤,经过自己简单消毒后,梁先生并没有在意伤口而准备早点休息,可不成想当晚伤口处越来越剧痛、发红、肿胀且向整个手掌漫延,梁先生本人也开始高烧起来。医院的认可与信任,第二天一早梁先生就赶往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此时测体温已是高烧到39.8!
发热门诊的赖贵龙主治医师接诊梁先生后,考虑他是典型的创伤性感染性发热,予退烧、抗感染处理,但梁先生自述既往身体健康,近日也无感冒发烧等症状,考虑到病人起病急、病程发展快,反复高烧等情况,赖医生认为梁先生不是单纯普通的伤口感染,于是在完善相关检查后马上请显微创伤科医生急会诊
病程进展极快
显微创伤科的冯威立主治医师有多年的感染伤口治疗经验,在对梁先生询问受伤经过时了解到刮伤他手部的铁桶是平时用来盛放海鲜的,此时的梁先生逐渐开始出现嗜睡状态,抽血项目中几项感染指标均飘红,肝功能与心电图也发生动态改变,经综合考虑后冯医生判断梁先生是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并且病情在进一步恶化,需要立刻紧急手术治疗,否则病情进一步发展则有截肢甚至死亡的风险!
绿色通道迅速开启!各项术前准备紧锣密鼓的安排起来......
海洋创伤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广泛分布于海水、淡水和海产品中,这种细菌最适宜的生存条件为37℃下、10~20g/L盐度,尤以近海口多见。流行季节多在夏秋两季,由于夏秋季水温较高,更适合弧菌生长和繁殖。一旦感染上,发病急,病情发展很快,50%的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
《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杂志将其列入最危险的细菌。
带菌海水、牡蛎等贝壳类海生动物是创伤弧菌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其主要感染途径为生吃牡蛎等海鲜和经过肢体破损创口接触海水、海生物刺伤肢体,前者由肠道感染所引起,表现为创伤弧菌性脓毒症,后者为肢体局部的皮肤、肌肉坏死等,迅速发展为败血症。
当被虾枪刺伤以后,伤口小而深,创口不容易暴露,也就不容易冲洗干净,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里,海鲜上携带的创伤弧菌会趁虚而入,积累到一定数量,就会伺机入血,形成菌血症。如果各种致病菌继续侵入血液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急性的全身性感染就形成了败血症。
感染后的临床表现
根据感染途径不同有3种类型的临床表现:原发性脓毒症、创伤感染和胃肠炎。主要表现为:急起发热、寒战、休克和典型血性大疱样皮损,可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皮损常从下肢远端开始,包括斑丘疹、荨麻疹、多行性红斑和蜂窝组织炎,伴张力性水疱并迅速转为典型的紫色血性大疱,快速进展,数小时内可累及整个下肢。
医生提醒:预防才是关键!
1.不生吃海鲜,肢体有伤口尽量不接触海水。
2.从事海鲜行业或者购买海鲜人群,应戴手套进行保护。
3.被生鲜、海鲜刺伤或划伤,切忌大意!医院就诊。
4.早期识别诊断、早期减张、引流、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并早启动多学科联合抢救,是创伤弧菌感染救治的关键。
图片素材丨部分来源于网络
编辑排版丨高尚
校对审核丨陈楚云
范玉梅
吴志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