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沙门氏菌的辨别诊断与治疗

白癜风初期是什么症状 http://m.39.net/pf/a_7572162.html

沙门氏菌在全球很是普遍。国外研究者采集份的鸟类粪便样本中其中有3.7%携带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属于是肠道内的细菌,大部份造成下消化道的感染且大部份被感染的动物成为带病源者。沙门氏菌类型繁多,在鸟类身上最常分离到是鼠伤寒及副伤寒。鸟类沙门氏菌的感染又可称为副伤寒(Paratyphoid)。这与鸡白痢及副伤寒在鸡身上所离到的沙门氏菌是不同的类型,鸡白痢及伤寒等其他的沙门氏菌感染在鸟类则是很少见。另一方面,沙门氏菌也是一种人畜共同传染病也是食物中毒的病因之一,在公共卫生上是相当重要的。

(一)临床症状

 鸟类沙氏菌症大致可分为三类分别是鸡白痢、鼠伤寒及副伤寒。前二者的疾病常发生在鸡群,后者的副伤寒(Paratyphoid)主要发生在鸟类身上。健康的成鸟在感染后通常不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在幼鸟期常会造成急性病变或是死亡。鸟类副伤寒主要病源是环境恶劣及食物不干净引起,此病菌的潜伏期可长达1-2个星期,平均为10-14天。症状与"下痢"十分类似,一般的病症较轻,死亡率亦较低。其他的类型如鼠伤寒沙门氏菌及副伤寒沙门氏菌在鸟类中也十分常见。

  由于沙门氏菌的类型繁多且其感染宿主范围广泛。以细菌的数量、鸟类的日龄及本身的健康状况的不同,感染的病鸟可呈急性型、慢性型及不明显性型。本病菌可造成种鸟及幼鸟的死亡,发病的病鸟大多数是在一年内的鸟类,本菌在鸟群中传播的非常快,病鸟呈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炸毛、关节肿大发炎、肛门不干净、绿色不成型粪便、神经症状包括翅膀下垂、身体失去平衡、斜颈等症状。急性感染者大部份在2至3天死亡,也有拖至十多天才死亡,扺抗力较好的而成为耐过者,也有感染而没有明显的症状,坚持过的病鸟虽然不会造成死亡但可成为带菌者,病鸟外观看起来正常,但其粪便中、鸟巢、鸟蛋可能有细菌的污染,病鸟是间歇排出细菌而成为其他健康的鸟类的感染来源。种鸟如果感染本菌可能会造成其生育能力下降、孵化率差或是育成率下降等繁殖问题。幼鸟感染以后其死亡率比成鸟的高出很多,多在2至3天内死亡,应该重视于环境的清洁消毒来减少病源的传播。然而沙氏杆菌也有经由人传染给禽类的可能,已经有报告指出许多种类的鹦鹉是由人为沙门氏菌而遭感染。

(二)一般沙氏杆菌传染的途径可分:

1.水平感染:

   ◎直接与病鸟或是带病源鸟类接触,透过摄食细菌污染之粪便、饲料、饮水等而感染。

   ◎经由工作人员、运输车、运输箱、鸟笼、鞋子、衣服等。此外养殖场内的苍蝇、老鼠与飞进的养殖场的野鸟可将本病原散播。

   ◎经细菌污染的蛋壳、羽毛及排泄物容易污染孵化器及保温箱或鸟巢等,而使得下一代即将孵化的幼鸟,经由呼吸道或消化道而被感染。

2.垂直感染:

   沙门氏菌可通过蛋感染。此菌可能可生存于鸟类的卵巢,并可穿过蛋壳在卵内增殖,造成胚胎死亡或发育终止,影响孵化率。虽然大部份的携带病菌的蛋有移行抗体的保护,但大部分被本菌感染的蛋在孵出后的2~3星期内因败血症而死亡,经感染后没有造成死亡可变成耐过者而成为病菌携带者。

沙氏杆菌依临床症状来分可区分为四型:

A.肠炎型:

  肠炎型是鸟友们最常见的症状,沙门氏菌侵入肠壁引起肠炎造成泥状或水样绿色下痢,肠炎可造成病鸟无法正常消化吸收养分,当体内储存的能量耗尽后,病鸟则会呈现频渴、昏睡、食欲减退及衰弱等现象。

B关节炎型:

  严重感染沙门氏菌造成败血症,细菌经由血液环至全身等他方例如身体关节地方,而造成滑液膜的发炎,进而增加滑液而有关节肿大、发炎及疼等现象。病鸟为了要减少关节炎所造成的负担及减少身体重量,通常会有垂翅及抬腿等动作。

C内脏型:

  肝、肾、脾、心或胰脏会产生黄灰色的结节,睾丸或卵巢会有变性及炎症反应,但并无典型的病变。病鸟通常会有精神不好、呼吸困难及衰弱等症状。

D神经型:

  细菌败血症后最后侵入脑及骨髓,会产生神经症状及化脓性脑膜炎,导致平衡失调并造成麻痹。

沙门氏菌为人畜共通传染病。在自然界中,家禽本身及其制品为沙门氏菌最大的病菌来源,鸟类也能成为沙门氏菌的携带者。其中又以肠炎、鼠伤寒沙门氏菌及副伤寒沙门氏菌A、最常由人类和禽类的感染病例中出现。

(三)剖检病变

  病鸟经剖检时可见其肝脏呈多发性灰白色坏死点、脾肿大及充血、肺及肾充血、关节滑膜炎等、肠炎等病变。组织病理学上,显现出肠炎及多发性坏死(心、肺、肝、脾、肾皆可见)以及慢性的肉芽组织,而这些都是非特异性的。一般沙门氏菌感染的致死原因,大多为肠炎或败血症,故本病的诊断还是要须靠病源的检测及鉴定。母鸟感染沙门氏菌会造成繁殖障碍包括鸟类身体下腹膨大、生殖道、卵巢滤泡出血或肿大,输卵管病变等。

(四)诊断

  沙门氏菌的诊断可经由病鸟的临床症状、病理学检查及微生物的分离。经由病鸟的粪便、血液、内脏或是肠内容物可分离病原菌。沙门氏菌在环境中的菌量不多也不易分离出,病鸟的粪便中所含的细菌量比较多可经由病鸟的粪便来分离沙门氏菌,不过只有一次的分离工作是不够的,因沙门氏菌在病鸟身上是间歇性排菌而不是持续排出,故一次的细菌分离培养的结果为阴性并不能马上判定鸟类是否有感染沙门氏菌。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类型的沙门氏菌皆可经由鸟体自身分离出,有部份的沙门氏菌是分离不出来的。经由病鸟的内脏等器官较容易分离出,最好选择性培养基如XLD、DHL等以产生硫化氢为特征。组织学病变检查可在病鸟的肝、脾等处有多发性的副伤寒结节特征。本病会造成病鸟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上会出现类似新城疫病所造成的神经症状。故必须做区分。

(五)治疗

  由于沙门氏菌的类型繁多,目前并没有一种药物能够绝对有效的对抗沙门氏菌的感染,比较正确有效的方法是经由病鸟粪便中去分离病原菌,之后再做抗生素或是药物敏感试验。再行判断何者药物对病菌有效。一般所使用的药物例如阿莫西林、氯霉素、四环素、磺胺药等有效的抗生素。由于大量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可能造成抗菌种产生,而无法达到效果,对往后的治疗会增加其困难度。最新一代的抗生素(拜诺欣)进行治疗,投予剂量为一天一次,併服安肠宁进行连续五天的口服治疗。多数病鸟经治疗后症状有明显的改善,另一点必须注意是病菌可能躲藏到脑膜及关节等地方,造成药物不易到达此部位,而造成脑膜脑炎、脑炎、关节炎等病变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外表健康的成鸟也有可能携带病菌,而污染孵化中的蛋,可能造成胚受感染而死亡。使用Brinsea消毒液、卫可、F10消毒液等与水混合喷雾使用可以有效的防止病原增殖及生长。在使用抗生素或是药物治疗后二至三週做一次细菌学检查,以确保药物的治疗效果。在疫苗预防效果上并不是非常理想主要是因为沙门氏菌的类型繁多,所以目前鸟类沙门氏菌的重点在于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六)预防及控制:

  细菌性的疾病其实是很复杂,且大部份是其他的病原混合感染,故早期诊断且对症治疗,加强卫生管理及消毒工作是可达到疾病的控制。以下几点可供做参考:

1.避免将患有沙门氏菌感染的养殖场引进新的鸟种。

2.将此种鸟与幼鸟分开饲养的方式来饲养;新种鸟必须先隔离一段时间再与原有种鸟配对饲养,以降低携带病菌鸟类传播的可能性。

3.由于沙门氏菌会通过种蛋传染,所以孵蛋设备要特别故好消毒工作。

4.针对进出养殖场的物品(例如:人、巢箱、笼具等)须彻底清洗消毒;适当地控制尘埃之飞扬并减少环境的污染。

5.由于苍蝇、斑鸠与野鸟等皆为病菌携带者,所以要避免上述动物进入养殖场,可以架设纱窗及加强环境清理等来预防。

6.减少惊吓,造成紧迫因素。

7.养殖场遭受破坏而造成许多老鼠进入场内来偷吃饲料,进而污染饲料,可能在不久之后会有沙门氏菌的大流行。因此建议所有饲主要尽快架设纱窗、铁网,环境彻底清洗消毒,以减少老鼠或其他带菌者来污染饲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mz.com/bzzz/56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