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很正常的症状,为什么会出现黄疸呢?什么叫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有哪些症状呢?新生儿得了母乳性黄疸该怎么办?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什么叫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是指发生在健康足月或近足月的母乳喂养的宝宝当中,血液中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根据血清胆红素峰值出现的早晚,母乳性黄疸又分为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和迟发型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有哪些症状呢?1、黄疸不消退:在生理性黄疸期间,即出生后2天~2周发生,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失。
2、黄疸程度:以轻、中度为主(mol/L),重度少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多见。
3、一般情况好:婴儿除黄疸外完全健康,吃奶好、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满意、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
4、停母乳后黄疸迅速消退:停母乳48~72h后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迅速下降为原水平的50%左右,重新哺乳,血清胆红素将在1~2天内回升,然后持续一段时间后缓慢下降。不停母乳胆红素也会自行降至正常。
母乳性黄疸如何治疗?是否需要停母乳?
1、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为人工喂养:奶量以ml/kg.d计算。暂停母乳期间,应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提供黄疸消退后继续母乳喂养。
2、支持疗法:注意保暖,增加热量、营养,预防感染;鼓励乳母多次少量喂奶,增加婴儿大便次数。严重者给以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停喂母乳后黄疸即消退。
至今尚未有因其导致胆红素脑病的报道。为了减少本病的发生,应鼓励乳母早开奶,多次少量喂奶,增加大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可降低黄疸发生率。另外,要给予婴儿以保暖、增加热量、预防感染等支持疗法,防止加重黄疸。
最后小编提醒大家,很多病都可以首先表现为黄疸,不是所有的新生儿黄疸都是母乳性的,比如母子血型不合的溶血病、遗传代谢病、新生儿的败血症等,遇孩子黄疸不退,吃奶不好,没有精神、频繁吐奶等情况要小心并及时就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