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的银行卡你知道放在哪吧,密码还是原来那个,家里的钥匙在咱妈那……”医院儿科病房的走廊里,田昆伦正在跟妻子和女儿开视频,简单的聊天却像在交代后事。明天就是田昆伦为女儿捐献骨髓的日子,由于田昆伦有脑梗史,捐献骨髓时很容易发生危险危及生命。“我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救女儿的。”田昆伦说。骨穿、腰穿、化疗、移植……这些心惊肉跳的词汇被稚嫩的童声说出来,田昆仑眼圈潮红。年9月9日,田昆仑12岁的女儿田凤静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5高危。化疗过程中,孩子发生了严重感染,肝脏、肾、脾、肺甚至眼球里都有所波及。白血病、败血症,肺部、肝脏、肠胃重度感染......病情最严重的时候,医生曾对田昆仑下过2次病危通知。但好在冥冥之中,仿佛新生,静静已经熬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因为静静病情比较严重,医生建议田昆仑,最好给孩子做骨髓移植。在做完骨髓配型后,医生发现田昆仑比妻子的契合度要更高,如果由田昆仑做骨髓移植,成功的概率会更大。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因为有脑梗病史,医生告诫田昆仑,移植过程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下不了手术台。经过与医生的协商咨询,田昆伦决定让凤静做脐带血干细胞移植,为了给凤静提供脐带血,在凤静出院期间,田昆伦与妻子开始备孕二胎。年8月,凤静的病情全面复发,再次入院。由于这种疾病饮食上非常考究,凤静妈妈挺着怀孕的肚子还要照顾女儿的饮食起居。凤静对新成员的到来非常高兴,每天在网络上搜索怀孕期间的食谱,为妈妈张罗怀孕餐。年10月底,二宝出生了,由于凤静妈妈怀孕期间过度劳累,营养不足,导致生二胎时,脐血量不够。作为补充,凤静还需要骨髓血和外周血干细胞。凤静妈妈刚生完孩子,身体虚弱无法捐献骨髓,只能由有脑梗史的田昆伦来进行捐献。可祸不单行,可能是为孩子到处奔办手续和筹借医疗费,8月份田昆仑脑梗又复发了。后来医生来到病房里和田昆仑谈,说原则上不能移植了,但好在这次脑梗的程度低,最终是否捐献让田昆仑自己来决定。“如果我的命能救我的女儿,再大的风险我也不怕。我都是鬼门关走过一遭的人了,可静静还小,她的人生还有很多精彩的事情要做。”骨髓移植的那天,田昆伦出现了呼吸不畅的不良反应,麻醉药使他躺在床上6个小时下不了床。静静,出生在山东临沂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家庭贫困,爸爸患有脑梗,庆幸地是静静聪明伶俐,懂事乖巧,一家人在农村生活,虽然日子过得不富裕,但也平凡幸福!静静不幸患病后,从发病到化疗、抗感染最后到骨髓移植手术,一路走来,家里已经花了多万。移植手术数月后的排异是致命的一关,熬过这关还要几十万元。漫长的排异迎接新细胞的增殖。口唇溃烂;蜕皮,严重时血肉模糊;胸闷气急,甚至窒息;骨间不分昼夜酸麻地疼......愤怒、沮丧转向无助、焦灼,他们接下来要面对的,医院,孩子怎么办?借钱,贷款,从这张信用卡挪到那张信用卡,他们努力运转着自己的人脉和积蓄,“前期为了给女儿治病已经花去了70多万,能借的亲戚全部借了一个遍。实在不晓得接下来该咋办了,今后面对的又是什么。”田昆仑犯着愁。走投无路之际,田昆仑想到了变卖家里的房子和所有稍微值点钱的东西,包括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甚至是家具、吃的粮食,农村的房子也抵押了出去。尽管知道,倾尽所有的结果可能是万劫不复,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女儿的命更重要的东西吗?田昆仑说,在医院待得时间长了,见了太多和自己一样处境艰难的病友,很多病人家庭带着两医院了,他佩服他们的勇气。同一场灾难里的人,更容易理解这种绝境下,大家为什么要不顾后果垂死挣扎,不倾家荡产治病等于杀了孩子,这辈子闭上眼都是孩子,自己也没法活了。妻子在怀医院照顾生病的女儿,这是让田昆仑最揪心的事情。除此之外,年迈的双亲为了给女儿治病筹钱,也不得不到镇上的厂子里做工。作为一家之主,看着身边的亲人,都在承受着苦难,田昆仑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疼痛或可衡量,痛苦却无法计量。一天静静躺在病床上对妈妈低声地说:“妈妈,咱别治了,家里没钱了,钱都花光了你跟我爸咋办?如果有一天我要是离开你了,你不要伤心,不要哭,你们再生个孩子吧!”静静妈妈听到这,眼泪止不住的流,对静静说:“宝贝,有妈妈在妈妈会保护你,决不会让你离开妈妈。”说完,母女一起抱头痛哭。静静每次做骨穿的时候都哭得撕心裂肺的,静静妈妈无能为力,只能在骨穿室外面哭。做完骨穿后,妈妈抱着虚弱的静静,只见静静轻轻地擦拭掉妈妈的眼泪,说:“妈妈不哭我不疼,我不哭了,妈妈也别哭了。”“移植有价,排异无价”这是儿科病房家属都知道的一句话,凤静移植成功,接下来迎接她的是痛苦的抗排异和抗感染。最近凤静开始有肺炎和支气管炎的症状,血项涨涨落落很不稳定,过几天就需要换一种药来维持治疗,肠道排异使凤静总是喊着肚子疼,由于用药太多,需要四个管同时输液。田昆伦采骨髓后,身体状态也很糟糕,身体出现不好控制的症状,头脑总是迷糊。可是手里没钱,为了给女儿留些吃饭钱,田昆伦只能用药维持。陪孩子看病久了,与社会脱节是必然结果。妻子还得照看年幼的二宝,田昆仑只能在临近的厂子里打点零工,然后一边照看生病的静静,细心地安排她的饮食起居,丝毫不敢有半点差错,万里征程好不容易走到今天,他不能让之前的努力白费。田昆仑只能整天绷着紧张的神经,那是一种漫长拉锯后被击败的疲乏与麻木。在这期间,有人们问他:孩子生病后,你们有几年没回家了。田昆仑只是笑笑,但是心里却清楚得很:家里房子也卖了,欠了一堆债,哪儿还有“家”?但是只要女儿活着,无论在哪,他的家就永远还在。
点击阅读原文
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