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其他β-内酰胺类)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阿米卡星、依替米星)
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庆大霉素)
四、林可霉素(包括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五、万古霉素类(包括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六、多黏菌素(多黏菌素B/E)
繁殖期杀菌剂: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类
静止期杀菌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
速效杀菌药: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
慢速杀菌药:磺胺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合细菌菌体内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抑制转肽酶活性,导致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受到阻碍,菌体破损失去渗透屏障作用,大量水分不断内渗,导致菌体膨胀、变形,同时借助细菌自溶酶,溶解菌体,从而产生强大的抗菌作用。
“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人和动物的毒性很小。”对繁殖期细菌的伤害性较大。1、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使得β-内酰胺环水解裂开,从而失去作用;β-内酰胺酶还可与某些耐酶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合,干扰其到达作用靶位。2、靶点PBPs改变。3、细菌外膜通透性改变。4、药物外排增强。5、细菌缺少自溶酶。
1、青霉素类
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又称苄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抗酸青霉素类青霉素V抗酶青霉素类双氯西林、氟氯西林广谱青霉素类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羧苄西林抗G-杆菌青霉素类匹美西林、美西林、替莫西林青霉素G
不耐热、不耐酸、水溶液不稳定,现配现用,肌内注射脂溶性低,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并能广泛分布于全身各部位,其中肝、胆、肾、肠道、胎盘、关节腔、浆膜腔、淋巴液分布含量较高;而房水和脑脊液中含量较低,但炎症时可达到有效浓度。经肾脏排泄,因丙磺舒与青霉素在肾小管竞争分泌通道,故两药合用可延长青霉素的半衰期。大多数G+球菌,如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G+杆菌,如白喉棒状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炭疽杆菌、乳酸杆菌、破伤风杆菌G-球菌,如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极少数G-杆菌,如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放线菌和螺旋体,如牛放线杆菌、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主要用于治疗敏感G+球菌和杆菌、G-球菌及螺旋体引起的感染,并为首选药物。但青霉素G对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无效,故须与抗毒血清合用。
1、变态反应(常见)
以皮肤过敏和血清病样反应多见,以过敏性休克最严重。临床表现有:循环衰竭、面色苍白、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性哮喘、血压下降、惊厥甚至昏迷。采取的预防措施有:1、详细询问过敏史。2、避免滥用和局部用药。3、避免空腹服用青霉素。4、初次注射、间隔24h以上用药、更换厂家、批号者,都应做皮试实验,反应为阳性者禁止使用。5、不在没有抢救药物和抢救设备的情况下使用。6、注射液现配现用,每次用药后至少观察30min,无反应者才可离去。7、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皮下注射0.1%的肾上腺素0.5~1.0ml,严重者应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必要时加入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同时采取吸氧、补液、给予升压药等其他抢救措施。2、赫氏反应
指用于青霉素G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或炭疽等感染时,使原有疾病症状加重,可危及生命的现象,表现为全身不适、寒战、发热、咽痛、肌痛、心跳加快等,可能是大量的病原体被杀死后的释放物质造成的。3、其他:局部疼痛、红肿硬结。
耐酸青霉素:耐酸不耐酶,口服吸收好。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似,但抗菌活性不如人家。临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轻度感染、恢复期的巩固治疗、预防复发、不宜用于严重感染。
耐酶青霉素:既耐酸又耐酶。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同,但抗菌活性不如人家。临床多用于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广谱青霉素:耐酸,不耐酶。抗菌活性与青霉素G相当,对G+、G-均有杀灭作用。
氨苄西林:对G-杆菌的抗菌作用较强,如伤寒、百日咳、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临床多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伤寒、副伤寒、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感染、软组织感染、败血症等,严重病例应该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
阿莫西林:除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胆道、泌尿道及伤寒感染外,还可杀灭幽门螺杆菌,用于治疗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常用于治疗由烧伤继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抗G-杆菌青霉素类:对G-杆菌作用强,对G+菌作用弱,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本类药作用于PBPs使细菌代谢受到抑制,但不导致菌体死亡,属于抑菌剂。临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统、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头孢菌素类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链霉素产生的一类含有14、15和16元大环内酯环的具有抗菌作用的弱碱性抗生素。
14元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泰利霉素。
15元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
16元大环内酯类: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吉他霉素、交沙霉素、螺旋霉素。
:口服不耐酸,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血药浓度低,但组织中浓度较高,痰液、皮下组织及胆汁中浓度明显超过血药浓度;主要经胆汁排泄,存在肝肠循环;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明显增强。细菌对本类药物之间存在不完全交叉耐药现象。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产生抗菌作用。抗菌谱窄,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球菌、厌氧菌、嗜肺军团菌、衣原体、支原体。毒性较轻微,口服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静脉注射易产生血栓性静脉炎。
:主要通过与敏感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使新合成的氨酰基-tRNA分子移位过程受阻,抑制肽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产生灭活酶,如磷酸化酶、酯酶、乙酰转移酶。靶位结构改变。外排系统作用增强。细菌膜成分发生改变,导致药物摄入减少。红霉素:
快速抑菌药,高浓度时能够杀菌。与磺胺类药物合用可以增强疗效。
治疗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
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皮肤、软组织及胆道感染。
用于军团菌病、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肺炎、结肠炎及白喉带菌者,均可作为首选药物。
眼膏剂主要用于沙眼、角膜炎、结膜炎的治疗。
:口服及静脉给药均可引起胃肠道反应,饭后可减轻。原因可能为红霉素与胃动素受体结合,诱导胃动素释放所致。
静脉给药过快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应稀释后缓慢滴注。若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则可导致心脏毒性。
长期大剂量使用会导致肝损害,尤其是酯化物发生率最高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胆汁淤积性黄疸、白细胞升高。
长期过量使用可产生耳毒性,以耳聋多见。
林可霉素类克林霉素为林可霉素7-羟基被氯离子取代的半合成品。两者的抗菌谱和抗菌机制相同,但由于克林霉素抗菌活性更强、口服吸收好、临床疗效好且毒性较低,故临床较为常用。
最主要的特点是对各种厌氧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二者对需氧革兰氏阳性菌有显著活性,对部分需氧革兰氏阴性球菌、沙眼衣原体、人型支原体也有抑制作用。但对几乎所有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肠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等均无效。
:与大环内酯类相似,故两者合用会产生竞争抑制作用,不宜联用。
主要用于治疗厌氧菌引起的腹腔和盆腔感染,还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急慢性骨髓炎的首选治疗药物。两药均会引起胃肠道反应。长期用药可引起二重感染、伪膜性肠炎,可能与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恶性繁殖,产生外毒素有关,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可以用万古霉素或甲硝唑治疗。万古霉素类万古霉素的毒性较大:耳毒性、肾毒性、过敏反应、局部疼痛和血栓性静脉炎。
快速静脉注射时,出现躯干部位极度皮肤潮红、荨麻疹、瘙痒、心动过速和血压下降等特征性症状,称为“红人综合征”。可用肾上腺素、抗组胺药进行治疗。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避免与青霉素、四环素类合用。
万古霉素类与氨基糖苷类、呋塞米等合用会加重耳、肾毒性。对大环内酯类过敏者禁用,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共性:
1、化学性质相似,有机强碱。
2、体内过程相似:
口服难吸收,肌内注射吸收迅速且完全。穿透能力弱,不易进入细胞,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但在肾皮质、内耳内及外淋巴液中高度聚集。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在体内不被代谢,约90%以原形经肾脏排出,尿液中药液浓度较高。3、抗菌机制相似:
属于静止期杀菌药。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杀菌强度与浓度呈正相关,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并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具有首次接触效应,即细菌首次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接触时,即可迅速被杀灭,而当再次或多次接触时,作用明显减弱。4、抗菌谱相似:对G-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对结核杆菌和耐药金葡菌有效,G+球菌弱。
5、耐药性相似:产生钝化酶;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靶位结构
6、不良反应相似:耳毒性、肾毒性、变态反应、神经肌麻痹。
耳毒性包括前庭神经和耳蜗听神经损伤。前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及共济失调等。耳蜗听神经功能损伤最先表现为耳鸣,随后发展为听力损伤,甚至出现永久性耳聋。耳毒性特别是卡那霉素。肾毒性。本药主要经肾脏排泄,在肾皮质高浓度聚集。还可与钙离子结合干扰钙离子的转运调节。引起细胞肿胀坏死。通常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严重时导致氮质血症和肾功能损害。肾毒性尤其是新霉素。神经肌肉麻痹。应避免与肌肉松弛药、全麻药等合用。一旦发生可静脉注射钙制剂和新斯的明进行抢救。神经肌肉组织,尤其是新霉素
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发热等常见。接触性皮炎是局部应用新霉素最常见的反应;链霉素可引起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应立即静脉注射钙制剂及肾上腺素抢救。变态反应,尤其是链霉素。
链霉素
首选用于治疗兔热病、鼠疫。
G+球菌、G-杆菌、结核分枝杆菌
庆大霉素
首选用于治疗G-菌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部分G+菌如肺炎链球菌
卡那霉素
耐药金葡菌、G-杆菌、结核
妥布霉素
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
大观霉素
用于淋球菌所致的泌尿系统感染
萘替米星
对多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稳定,耐酶的金葡菌也有效。且不良反应轻微
阿米卡星
(抗菌谱最广)首选治疗耐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菌群。
四环素类
四环素类是广谱抗生素,但现已少用。属于快速抑菌药。最主要的临床应用是用于治疗立克次体感染,可作为首选。不良反应有二重感染和四环素牙(对牙、骨骼生长的影响)。二重感染:指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后,使敏感菌受到抑制,而不敏感菌趁机在体内生长繁殖,造成新的感染。所以能选择窄谱就不用广谱。主要见于:1、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多见,表现为鹅口疮,一旦发生立即停药,应用抗真菌药治疗。2、伪膜性肠炎:多因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过度生长所致,表现为严重腹泻、发热、休克,停药后,给予甲硝唑或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对骨、牙的影响:本类药能够与钙离子结合,使牙釉质发育不全,棕色色素沉着导致牙齿发黄,骨骼发育受限。故孕妇、哺乳期妇女、8岁以下儿童禁用。最全抗生素使用口诀,强烈建议收藏!(转载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