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大红鳃鳃出血与细菌性败血症

这几年,华东养鱼区鲫鱼“大红鳃”病呈上升趋势,大塘每天死鱼上千斤的也有,发生时间一般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随着出血和发病率的不断上升趋势,治疗难度也在增加。

在水温20-27℃时,水环境污染影响增加、池塘底质恶化,加上平时饲料摄入蛋白高,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出现的大红鳃病主要是由营养性烂鳃、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出血症及应激等引起的并发症状。

大红鳃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鱼的摄食量也无明显的减少

发病中后期的具体症状有:

1、鳃部水肿,出血呈现鲜红色,而一般正常鱼鳃呈现暗红色。

2、解剖病鱼,最明显的症状是肝脏斑点状出血,严重时呈现花斑状,常称之为“花肝”,伴有腹水(空气接触后呈现果冻状)。

3、发病后期,病鱼在水面以及池塘四周特别是避风处浮游无力。

4、病鱼死亡后大多体表完好,少数有鳍条基部、体表出血的现象,尾期以及各鳍条末梢发白。

5、停止摄食,大量死亡。

一旦发现池塘患病,养殖户一定要保持冷静,建议停止投饵3-5日,泼洒具收敛、止血功能的中草药,内服病毒灵,维生素,免疫增强剂等药物,有很大的机会降低死亡量。投喂药饵时投饵量降至正常时的三分之二,一旦死亡量降低后,切勿进排水,切勿使用苯扎溴按类消毒剂。待水温升至28度以上时,恢复投饵,且应该投喂优质、充足的饵料,最大限度的提升鱼的生长速度。9月底,10月初此病会再次爆发,若提前提升鲫鱼规格,再次发病时可以出售,灵活处理,不会太过被动。

患鳃出血的鱼鳃部流血,鳔有点状出血,摄食亢奋,死鱼鳃盖一侧有一红点

鲤鱼疱疹病毒病的发病也十分厉害,确诊是首

患大红鳃的病鱼腹腔内有黄色半透明果冻样腹水

01一、细菌性败血症

1、发病原因:为细菌感染,病原是嗜水单胞菌。主要诱因有水质恶化、亚硝酸盐偏高;投喂过多导致的肝脏受伤,免疫下降;鱼体受锚头蚤叮咬存在伤口等。该病的流行时间为每年的6月底到9月初,水温越高越严重;往往伴随着塘中其他鱼类的死亡,死亡顺序一般为:杂鱼、白鲢、鳊鱼、鳙鱼、草鱼、鲫鱼、鲤鱼。

2、诊断要点:濒死鱼有腹水、肌肉出血;肛门红肿、出血、外突;腹部呈弥散状出血;鱼鳔可见树枝状充血,肝胰脏糜烂并出血。

3、防治建议:

(1)预防:

A、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mz.com/bzzl/45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