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代表寄语
今天是药二分享的22周,继续由课代表亚琪带领大家学习。亚琪课代表的分享是用心的,相信大家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从中受益。
这周我们继续分享第十章抗菌药物,我们给第十章抗菌药物结个尾,希望大家认真对待。这章是药二的重中之重,总共分为如下十六小节。
(一)青霉素类
(二)头孢菌素类
(三)其他β-内酰胺类
(四)氨基糖苷类
(五)大环内酯类
(六)四环素类
(七)林可霉素类
(八)多肽类
(九)酰胺醇类
(十)氟喹诺酮类
(十一)硝基呋喃类
(十二)硝基咪唑类
(十三)磺胺类及甲氧苄啶类
(十四)其他类
(十五)抗结核分枝杆菌药
(十六)抗真菌药
我们前两周学习了前面十一节,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后面的(十二)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十三)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十四)其他抗菌药物(十五)抗结核分枝杆菌药(十六)抗真菌药物
世界上最厉害的人是:
该起床就起床,
说睡觉就睡觉,
说做事就做事,
说玩就玩,
说收心就收心。
加油!我们一起努力实现心中梦想!
第十章抗菌药物3
第十二节 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
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的主要框架
(十二)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
1.药理作用和临床评价
(1)分类和作用特点
(2)典型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3)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
2.用药监护
监护要点
3.常用药品的临床应用
甲硝唑、替硝唑的适应证、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和常用的剂型、规格
―、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原虫——阿米巴病、阴道滴虫病首选药; 2.厌氧菌——脆弱拟杆菌等;艰难梭菌所致假膜性肠炎; 3.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 ——幽门螺杆菌所致的胃窦炎及消化性溃疡; ——盆腔、肠道、腹腔手术的预防用药。
1.抗阿米巴原虫——抑制其氧化还原反应,使原虫的氮链发生断裂。2.抗厌氧菌——硝基被厌氧菌的硝基还原酶还原成一种细胞毒,作用于细菌DNA代谢过程。
(二)典型不良反应
常见——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头痛、眩晕,偶见感觉异常、肢体麻木、共济失调。
(三)禁忌证 1.对硝基咪唑类药过敏者。
2.有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血液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四)药物相互作用 1.能抑制华法林等抗凝血药的代谢,加强它们的作用,引起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同时应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肝药酶诱导剂,可加强本类药代谢,使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而苯妥英钠排泄减慢。 3.同时应用西咪替丁等肝药酶抑制剂,可减缓本类药的代谢及排泄。 4.干扰双硫仑代谢,二者合用时,患者饮酒后可出现精神症状,故2周内应用双硫仑者不宜再用本品。
二、用药监护(一)根据PK/PD参数制定合理给药方案 浓度依赖型——尽量减少给药次数。(二)用药过程监测神经毒性及肝功能 (1)甲硝唑代谢产物可使尿液呈深红色,应告知患者。 (2)用药期间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头痛、眩晕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发生,即停药。 (3)“双硫仑样”反应——应用期间或之后7日内禁酒及含乙醇的食物、药物。
三、主要药品(一)甲硝唑
(二)替硝唑——甲硝唑的类似物。 1.作为甲硝唑的替代药,用于幽门螺杆菌所致的胃窦炎及消化性溃疡。 2.能进入各种体液,并可通过血脑屏障。 3.局部用药疗效也较好。 (1)治疗念珠菌感染,症状会加重,需同时给抗真菌治疗。 (2)对阿米巴包囊作用不大,宜加用杀包囊药物。 (3)妊娠3个月内妇女禁用——可能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三)奥硝唑 第三代,优点: ①药效持续时间长,血浆消除半衰期长,可减少患者服药次数,方便使用; ②致突变和致畸作用低; ③抗厌氧菌——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均小于甲硝唑和替硝唑。
奥硝唑的左旋体——左奥硝唑: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仅为奥硝唑的1/15。 右旋体——奥硝唑产生神经毒性的主要根源。
硝基咪唑抗生素,针对厌氧和原虫;
头痛恶心较常见,还要避免用乙醇。
第十三节 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
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的主要框架
(十三)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
1.药理作用和临床评价
(1)分类和作用特点
(2)典型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3)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
2.用药监护
监护要点
3.常用药品的临床应用
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适应证、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和常用的剂型、规格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分类
类别
代表药物
全身应用磺胺药
短效类:磺胺异噁唑、磺胺二甲嘧啶
中效类: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
长效类:磺胺多辛
局部应用磺胺药
柳氮磺吡啶、磺胺嘧啶银、磺胺醋酰
(二)作用特点 1.磺胺类
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结构相似,可与PABA竞争二氢蝶酸合成酶,阻止细菌二氢蝶酸的合成,使RNA和DNA合成受阻,最终抑制细菌生长繁殖。2.甲氧苄啶 (1)作用机制——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细菌核酸合成。单用易耐药。 (2)与磺胺类药合用,双重阻断细菌四氢叶酸合成——显著协同效应。
磺胺类药---------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甲氧苄啶---------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磺胺类药抗菌谱广: G+球菌、G+杆菌、G-球菌、G-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衣原体、原虫、少数真菌。对立克次体无效。(三)典型不良反应 1.磺胺类药
①过敏反应——常见(药疹,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剥脱性皮炎和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 ②肾损伤——结晶尿、血尿和管型尿。 ③肝损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黄疸; ④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⑤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者——溶血性贫血及血红蛋白尿; ⑥光敏反应、药物热、关节痛及肌痛、发热。
2.甲氧苄啶 ①白细胞减少,血小板计数减少——加用叶酸制剂。 ②高铁血红蛋白性贫血。
(四)禁忌证 1.磺胺类——对磺胺类药过敏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小于2月的婴儿和重度肝肾功能损害者。 2.甲氧苄啶——对甲氧苄啶过敏者、小于2个月的婴儿、严重肝肾疾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紫癜症等患者。(五)药物相互作用 1.磺胺类药 (1)合用碱化尿液药(碳酸氢钠)可增加磺胺类药在碱性尿中溶解度,使排泄增多。 (2)可能干扰青霉素类药的杀菌作用,应避免两类药同时应用。 2.甲氧苄啶——不宜与抗肿瘤药合用——骨髓抑制。
二、用药监护(一)用药前须知过敏反应(二)用药过程中监护泌尿系统毒性(1)补充足量水,使成人一日尿量ml。 (2)同服碳酸氢钠、枸橼酸钠——碱化尿液。 (3)监测:①血常规;②尿常规;③肝、肾功能。
三、主要药品(一)磺胺嘧啶
(1)易通过血脑屏障——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之一。 (2)星形奴卡菌病。 (3)对氯喹耐药的恶性疟疾的辅助治疗。 (4)沙眼衣原体。 (5)与乙胺嘧啶联合——鼠弓形虫引起的弓形虫病。 1.在尿中溶解度低,易出现结晶尿——不推荐用于尿路感染。 2.抑制大肠埃希菌,妨碍B族维生素合成——使用1周以上者,应+维生素B预防。
(二)磺胺甲噁唑 可用于: (1)急性单纯性尿路感染。 (2)其他类似磺胺嘧啶。(三)甲氧苄啶 叶酸缺乏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慎用。
磺胺嘧啶透脑膜,磺胺醋酰只外用;
尿路中耳和疟疾,常用复方新诺明。
第十四节 其他抗菌药物
其他抗菌药物的主要框架
(十四)其他抗菌药物
1.药理作用和临床评价
(1)分类和作用特点
(2)典型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3)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
2.用药监护
监护要点
3.常用药品的临床应用
磷霉素、利奈唑胺、夫西地酸、小檗碱的适应证、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和常用的剂型、规格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1.磷霉素 (1)机制——分子结构与磷酸烯醇丙酮酸相似,与细菌竞争同一转移酶,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2)抗菌谱——G+菌、G-菌均具杀菌作用。 (3)分布浓度:以肾为最高,其次为心、肺、肝等,主要经肾排泄。
2.利奈唑胺 (1)机制——与细菌50S亚基的23S核糖体核糖核酸上的位点结合,阻止功能性70S始动复合物的形成——抑制蛋白质合成。(2)用于治疗:G+菌感染。 主要用于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感染,以及其他敏感菌引起的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G+球菌
A.首选——青霉素类; B.耐药、轻中度感染——大环内酯类; C.耐药、严重感染——万古霉素; D.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
3.夫西地酸 (1)机制——干扰G因子参加蛋白质合成的移位作用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2)对一系列G+菌尤其葡萄球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在血管分布较少的组织中也具有高浓度。 (3)在肝脏代谢,主要由胆汁排出,几乎不经肾脏排泄。
(二)典型不良反应 1.磷霉素——常见:腹部不适、稀便或腹泻。 2.利奈唑胺——常见:失眠、头痛、腹泻、皮疹、瘙痒、发热、口腔或阴道念珠菌病、真菌感染。 用药时间过长——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病和视神经病(甚至失明)、乳酸性酸中毒。 3.夫西地酸——静滴——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痉挛。
(三)禁忌证 1.磷霉素——妊娠期妇女、5岁以下儿童。 2.利奈唑胺——高血压、类癌患者使用相关药物时。 3.夫西地酸——妊娠后3月。(四)药物相互作用 1.磷霉素——与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药具有协同作用。 2.利奈唑胺——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合用时,可能发生5-羟色胺综合征。 3.夫西地酸——不能与他汀类药联合使用——引发横纹肌溶解症、肌肉无力和疼痛。 二、用药监护 1.应用利奈唑胺时
(1)每周行全血细胞计数检查——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症; (2)可能出现视力损害——眼科检査; (3)可能发生假膜性结肠炎; (4)可能发生乳酸性酸中毒。三、主要药品(一)磷霉素
(二)利奈唑胺
(三)夫西地酸(四)小檗碱——黄连素——肠道感染: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腹泻;眼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不宜肌注。
第十五节 抗结核分枝杆菌药
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的主要框架
(十五)抗结核分枝杆菌药
1.药理作用和临床评价
(1)分类和作用特点
(2)典型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3)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
2.用药监护
监护要点
3.常用药品的临床应用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钠的适应证、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和常用的剂型、规格
―、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分类
类别
代表药物
一线抗结核药物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
二线抗结核药物
对氨基水杨酸、氨硫脲、卷曲霉素、乙硫异烟胺、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
(二)作用特点 1.异烟肼——首选。 ①“用情专一”——选择性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对其他微生物几乎无作用。 ②“斩草除根”——对静止期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繁殖期结核杆菌有杀灭作用。 ③“里应外合”——穿透性强——对细胞内外结核杆菌均有作用,是全效杀菌剂。
——抑制分枝菌酸的合成,从而使细菌细胞丧失耐酸性、疏水性和增殖力而死亡。2.利福平①“沾花惹草”——广谱,结核杆菌、麻风杆菌;多种G+球菌,特别是耐药金葡菌,G-菌如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沙眼衣原体和某些病毒。②“斩草除根”——繁殖期和静止期均有效,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③“里应外合”——穿透力强:细胞内、外均有作用。
——特异性抑制敏感微生物的DNA依赖性RNA多聚酶,阻碍其mRNA的合成。
3.吡嗪酰胺 抗菌作用在酸性环境中较强。 机制——能进入含有结核杆菌的巨噬细胞,并渗入结核菌体,菌体内的酰胺酶使其脱去酰胺基,转化为吡嗪酸而发挥作用。 单用迅速产生耐药性。常采用低剂量、短疗程与其它药联合。4.乙胺丁醇 仅对生长繁殖期结核杆菌有效,对静止期细菌几乎无影响。 对其他微生物几乎无作用。 机制——与二价离子Mg2+结合,干扰细菌RNA的合成。5.链霉素——第一个用于治疗结核——“鼻祖”:A.不易透过细胞膜——主要对细胞外结核分枝杆菌有效; B.不易透入纤维化、干酪化及厚壁空洞病灶内; C.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结核性脑膜炎效果较差。 D.易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多。
6.对氨基水杨酸钠 抗菌谱极窄,仅对细胞外结核菌有抑制作用。 机制:化学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竞争性抑制二氢蝶酸合成酶,使二氢叶酸合成障碍而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7.氟喹诺酮类 ——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加替沙星。
(三)典型不良反应 1.异烟肼①肝脏毒性(AST及ALT升高、黄疸等)。 ②周围神经炎——加用维生素B6。2.利福平①肝毒性——转氨酶AST及ALT升高、肝肿大和黄疸。 ②“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畏寒、寒战、发热、不适、呼吸困难、嗜睡及肌肉疼痛。 3.吡嗪酰胺①关节痛(高尿酸血症引起); ②发热、乏力或软弱、眼或皮肤黄染(肝毒性)、畏寒。
4.乙胺丁醇 视神经受损——视物模糊、眼痛、红绿色盲或视力减退、视野缩小(视神经炎)。5.链霉素——补充TANG——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滞、过敏反应。 6.对氨基水杨酸钠 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瘙痒、皮疹、药物热、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胃溃疡;出血;血尿、蛋白尿、肝功能损害及粒细胞计数减少。
四种一线抗结核药的比较
抗菌机制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异烟肼
专一、抑制分枝菌酸合成
结核病首选药
1.神经系统毒性(+B6)2.肝毒性
利福平
广谱、与依赖DNA的RNA多聚酶结合,抑制细菌RNA合成
1.结核2.麻风 3.沙眼4.耐药金葡菌
1.流感样综合症2.肝毒性
吡嗪酰胺
进入含有结核杆菌的巨噬细胞,并渗入结核菌体,菌体内的酰胺酶使其脱去酰胺基,转化为吡嗪酸
与其他合用
关节痛(高尿酸)
乙胺丁醇
繁殖期结核杆菌有效,与Mg2+结合,干扰菌体RNA合成
视神经炎
(四)禁忌证 1.对具体品种过敏者禁用。 2.异烟肼——妊娠期妇女避免应用。 3.利福平——肝功能严重不全、胆道阻塞者和妊娠初始3个月内妇女禁用。 4.乙胺丁醇——已知视神经炎者、乙醇中毒者、年龄≤13岁者禁用;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 5.吡嗪酰胺——儿童不宜。
(五)药物相互作用 1.异烟肼(1)与利福平合用可增加肝毒性。 (2)服用异烟肼时维生素B6的需要量增加。 补充——肝药酶抑制剂。 2.利福平 (1)肝药酶诱导剂——与相关药物合用时,需增加后者剂量。 (2)促进雌激素的代谢,降低口服避孕药的作用——改用其他避孕方法。 3.吡嗪酰胺——与别嘌醇、秋水仙碱、丙磺舒、磺吡酮合用,可增加血尿酸浓度而降低上述药物对痛风的疗效。 4.对氨基水杨酸钠——可增强抗凝血药的作用。
二、用药监护(一)“早期、适量、规律和全程”原则 早期——及早用药。 适量——最大疗效、最小毒副作用,根据不同病情及不同个体规定不同给药剂量。 规律——在强化阶段和巩固阶段每日1次用药或每周2~3次间歇用药,不可随意更改或停药。 全程——短程化疗通常为6~9个月。(二)提倡联合用药——至少应同时使用3种药物。(三)采用全程督导服药——彻底治疗,避免病程迁延,诱发耐药性。
三、主要药品(一)异烟肼 (1)单用于各型结核病的预防; (2)与其他药联合,适用于各型结核病,包括结核性脑膜炎以及其他分枝杆菌感染。 (1)大剂量应用时,可使维生素B6大量随尿液排出——导致惊厥,也可引起周围神经系统的多发性病变——+维生素B6。精神病、癫痫、肝功能损害及严重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2)可透过胎盘屏障——妊娠期应避免应用。新生儿肝脏乙酰化能力较差,消除半衰期延长,应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二)利福平 (1)与其他药联用于各种结核病初治与复治。 (2)与其他药联用于麻风。 (3)与万古霉素联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所致的严重感染。与红霉素联合用于军团菌属严重感染。 (1)进食影响吸收——最好清晨空腹顿服。 (2)尿、便、唾液、汗液、痰液、泪液等可显橘红色。 (3)可透过胎盘屏障——妊娠禁用或慎用。5岁以下慎用。 (4)可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监测血象。 (5)致齿龈出血和感染、伤口愈合延迟——避免拔牙术,并注意口腔卫生、刷牙及剔牙。
(三)吡嗪酰胺——可使血尿酸增高,可引起急性痛风发作。(四)乙胺丁醇—— (1)监测眼部视野、视力、红绿鉴别力等。(2)可使血尿酸浓度增高,引起痛风发作。(五)对氨基水杨酸钠
结核治疗需坚持,联合规律不能忘;
异烟肼和利福平,各种结核效果棒。
相互作用较常见,肝脏毒性应避免。
第十六节 抗真菌药
抗真菌药的主要框架
(十六)抗真菌药
1.药理作用和临床评价
(1)分类和作用特点
(2)典型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3)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
2.用药监护
监护要点
3.常用药品的临床应用
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特比萘芬、卡泊芬净、米卡芬净、氟胞嘧啶的适应证、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和常用的剂型、规格
―、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分类
分类
代表药物
多烯类
两性霉素B、制霉素
唑类
酮康唑、伊曲康唑
丙烯胺类
特比萘芬
棘白菌素类
卡泊芬净、米卡芬净
其他
灰黄霉素、阿莫罗芬、利拉萘酯、环吡酮胺
浅表部真菌病——表皮、毛发和甲板;侵袭性真菌病——侵犯真皮、黏膜和内脏。(二)作用特点 1.多烯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机制——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使细胞膜上形成微孔,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引起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无用物或对其有毒物质内渗——真菌死亡。
损伤真菌细胞膜,使其他药物更易进入真菌细胞内——因此与其他抗真菌药合用可出现协同作用(1)两性霉素B——广谱、强大——深浅皆可危重深部真菌感染的唯一有效药。 局部——指甲、皮肤黏膜——浅部真菌; 静滴——真菌性肺炎、心内膜炎、尿路感染; 鞘内注射——真菌性脑膜炎; 口服——肠道真菌感染。 其他——利什曼原虫。 美中不足——肾毒性较大! 脂质体两性霉素B——提高抗真菌活性,降低肾毒性。(2)制霉菌素 对念珠菌属的抗菌活性强,其他也有效。
2.唑类——深浅均可 机制——抑制真菌细胞膜重要成分麦角固醇的合成,使细胞膜屏障作用发生障碍。 广谱——多数表浅部和深部真菌有效,目前抗真菌治疗的主力军。(1)酮康唑——广谱。用于多种表浅部和深部真菌感染。(2)氟康唑——比酮康唑强5~20倍。能进入脑脊液。对肝药酶的抑制作用最小,毒副作用较少较轻,治疗指数最大。用于全身性或局部念珠菌、隐球菌等真菌感染以及预防。(3)伊曲康唑——不易进入脑脊液。在皮肤、脂肪组织和指甲中药物浓度比血浆高10倍以上。 用于手足癣、体癣、股癣等表浅部和系统性念珠菌病、曲霉菌病等深部真菌感染。(4)伏立康唑——抗菌活性为氟康唑的10~倍,抗白色念珠菌和双相型真菌的作用尤为突出。 对耐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真菌仍有效。3.丙烯胺类——特比萘芬、萘替芬、布替萘芬。 机制——抑制真菌合成麦角固醇的关键酶——角鲨烯环氧酶,导致真菌细胞膜的屏障功能受损。 特比萘芬——皮肤癣菌病——首选。 广谱,还可用于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和曲霉病。4.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米卡芬净——深。 作用机制——抑制真菌细胞β-1,3-D-葡聚糖合成酶,造成真菌细胞壁中β-葡聚糖含量减少——细胞壁结构破坏——死亡。抗菌谱较广。A.念珠菌——杀菌; B.曲霉菌——抑菌; 皮肤癣菌、隐球菌——无效。
5.氟胞嘧啶——深。 机制—— ①通过真菌细胞的胞嘧啶渗透酶被摄入真菌细胞内,在真菌细胞内转变为活性产物氟尿嘧啶,与尿嘧啶结构相似,进而可取代RNA中的尿嘧啶——干扰蛋白质的合成;②阻断胸腺嘧啶合成酶——抑制DNA合成。 易透过血脑屏障。 念珠菌属、隐球菌属和部分暗色真菌——抗菌。 不足——极易产生耐药性,极少单独用药,主要与两性霉素B、氟康唑等联合用于隐球菌病和深部念珠菌病。
6.灰黄霉素抗生素类——灰黄霉素等。 机制——抑制鸟嘌呤代谢而干扰敏感菌的DNA合成和有丝分裂。 应用——浅——皮肤癣菌。 深部真菌和细菌——无效。
(三)典型不良反应 1.多烯类①肾功能损害——几乎所有患者均可出现;还可能有蛋白尿、管型尿、肾结石。 ②十分常见——高热(超过39℃)、寒战; ③常见——头痛、疲乏、嗜睡、惊厥、全身酸痛。 2.咪唑类 ①常见——发热、寒战、畏寒、抑郁。 ②肝毒性——乏力、黄疸、深色尿液、粪便色白、肝脏转氨酶AST及ALT一过性升高、急性肝萎缩或坏死甚至死亡。 ③心律不齐——静脉注射速度过快可致。
3.三唑类 ①十分常见——肝毒性——肝脏转氨酶AST及ALT升高。 ②常见——视觉障碍、视觉光刺激感、视物模糊。 ③头痛、口干、剥脱性皮炎。 4.棘白霉素类 常见——发热、皮疹、皮肤潮红、瘙痒、水肿、静脉炎、支气管痉挛、腹胀、腹泻、脱水等。 5.氟胞嘧啶 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碱性磷酸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升高、接触性皮炎、 偶见——肝毒性。 6.灰黄霉素抗生素类 十分常见——头痛、肝毒性、胆汁郁积性黄疸、剥脱性皮炎、红斑性狼疮样综合征、光敏反应、皮肤潮红、瘙痒或色素沉着。
抗真菌药物的类别、机制、不良反应
类别
药物
机制
典型不良反应
多烯类
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损害真菌细胞膜的屏障作用
肾损害、高热寒战、头痛乏力
唑类
咪唑类(酮康唑)、三唑类(伊曲康唑)
发热寒战,心肝毒性;三唑类——肝毒性、视觉障碍
丙烯胺类
特比萘芬(浅为主)
不特异
棘白菌素
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和阿尼芬净(深)
抑制真菌细胞壁主要成分葡聚糖的合成
发热、皮疹
嘧啶类
氟胞嘧啶(深)
干扰真菌DNA和蛋白质合成
骨髓抑制
其他
灰黄霉素(浅)
干扰真菌的DNA合成和有丝分裂
头痛、肝毒性、红斑狼疮样、光敏
(四)禁忌证 1.过敏者及严重肝病患者——禁用所有抗真菌药。 2.伊曲康唑——禁用于心室功能障碍患者。
(五)药物相互作用 1.两性霉素B与下列药物有协同作用,会增强相应的毒性反应:洋地黄(低钾)、氟胞嘧啶、氨基糖苷类、抗肿瘤药、卷曲霉素、多黏菌素、万古霉素等(肾毒性)。 2.应用尿液碱化药——可增强两性霉素B的排泄,并减少肾小管酸中毒可能。
二、用药监护(一)合理应用(二)提倡早期经验性治疗
三、主要药品(一)两性霉素B (1)慎用:①肾功能重度不全。②肝病患者。 患全身性真菌感染的孕妇,对胎儿无明显影响。妊娠期妇女慎用。哺乳期应避免应用或暂停哺乳。 (2)宜缓慢避光滴注,每剂滴注时间至少6h。
(二)氟康唑 (1)念珠菌病。 (2)隐球菌病: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初治后的维持治疗。 (3)球孢子菌病。(三)伊曲康唑——深浅皆可。 (1)浅——皮肤科/眼科:花斑癣、皮肤真菌病、早期真菌性角膜炎。(2)深——妇科:外阴及阴道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病;系统性真菌感染。妊娠期禁用(除非用于系统性真菌病治疗)。哺乳期不宜使用。
(四)伏立康唑深—— 侵袭性曲霉病。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念珠菌血症。 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严重侵袭性感染。 由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 (1)连续治疗超过28日者,需监测视觉功能。 包括——视敏度、视力范围以及色觉。 避免从事有潜在危险性的工作,如驾驶或操纵机器。 (2)避免强烈的、直接的阳光照射。
(五)特比萘芬浅——(1)毛癣菌、狗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引起的皮肤、头发和甲的感染。 (2)癣病以及念珠菌引起的皮肤酵母菌感染。 (3)甲癣。
(六)卡泊芬净深—— (1)对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侵袭性曲霉菌病。 (2)念珠菌——食管炎、菌血症、腹腔内脓肿、腹膜炎及胸膜腔感染。不推荐18岁以下患者使用。(七)米卡芬净深—— 曲霉菌和念珠菌引起的真菌血症、呼吸道真菌病、胃肠道真菌病。 (1)溶解时勿用力摇晃输液袋——易起泡,且不易消失。 (2)避免阳光照射——在光线下可分解。
(八)氟胞嘧啶深—— 念珠菌属心内膜炎、隐球菌属脑膜炎、念珠菌属或隐球菌属真菌败血症、肺部和尿路感染。 慎用:①骨髓抑制、血液系统疾病或同时接受骨髓抑制剂。②肝、肾功能损害。
(1)侵袭性念珠菌病:念珠菌通过肠道侵犯内脏器官,可播散至全身。 首选——氟康唑耐药者,或病情危重,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器官功能障碍者—— A.卡泊芬净B.伏立康唑C.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
(2)曲霉菌病:通过呼吸道侵入肺,也可侵犯体内的窦腔、心脏、脑和皮肤。 首选——伏立康唑。
推荐——伏立康唑+卡泊芬净。 可选:两性霉素B(脂质体两性霉素B)。 病情不十分严重、早期、患者经济能力有限——伊曲康唑。(3)隐球菌病:隐球菌性脑膜炎,可危及生命。治疗—— ①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2周后; ②口服氟康唑8周。 AIDS患者伴有隐球菌感染,或患者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氟康唑。(4)组织胞浆菌病 ——伊曲康唑、酮康唑、氟康唑。 爆发性或严重感染—— 首选静脉输注两性霉素B。感染控制后,伊曲康唑——预防复发。
心中一直告诉自己的话:慢就是快,放下手机,每天如此。这很简单,其实也很难。但为了成功,再难,我们也要坚持!
开心药师的理念:
实现药师梦想!学出自己的精彩!
开心药师,专注药师成长
中药
西药
治好白癜风需要多少钱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