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重症医学科团队成功为一位重症药物性肝损伤并高胆红素患者实施了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oubleplasmamolecularadsorption,DPMAS)治疗。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刘xx男45岁,因“双下肢乏力、尿色加深半月”入院,患者自诉近两月来每日饮量约60g的何首乌和枸杞药酒,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无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排尿呈浓茶样,在外院就诊时发现肝损害,自行口服中药(成分、性质不祥)治疗后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伴巩膜、皮肤黄染明显,
入住我院后辅检:
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氨酶:.90U/L,天冬氨酸转移酶:.90U/L,总胆红素:.10umol/L,直接胆红素:.30umol/L,间接胆红素:82.80umol/L,白蛋白:43.40g/L。
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凝血功能、血气分析、肾功能、血脂、电解质均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急性肝损伤(药物性)期间,我院重症医学团队为患者行三次DPMAS(血浆分离+胆红素吸附+血液灌流)。在经过三次DPMAS治疗后,复查肝功能示:丙氨酸氨基转氨酶.9U/L,天冬氨酸转移酶.80U/L,总胆红素91.10umol/L,直接胆红素61.10umol/L,间接胆红素30umol/L。患者皮肤、巩膜黄染情况较前明显改善,乏力症状较前明显缓解。据了解,高胆红素血症是较难治疗的临床综合征,通常持续时间长,难以自行缓解。传统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以护肝药物为主,常用药物有甘草酸制剂、腺苷蛋氨酸及中药,但其疗效有限。激素治疗胆汁淤积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疗效,但需要把握治疗时机,目前无统一规范,且存在感染尤其是真菌感染等副作用,停药后易反弹,因此激素治疗仅适用于少部分患者。人工肝是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DPMAS是在床旁体外循环通路中,通过血浆分离器持续分离血浆,血浆进入胆红素吸附器和树脂吸附器吸附后,再经静脉通路返回体内。治疗过程不需要补充置换液或血浆,能选择性去除胆红素、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内毒素和活化补体等。因治疗不依赖血浆,能够为肝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提供及时治疗,从而提高救治水平。近年来,我院每年都要收治多例因为服药不当或喝药酒导致急性肝损伤、肾损伤的患者。内科专家吴家礼提醒:无论中药西药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而且多种药物之间还存在交叉反应,服药、用药一定要遵医嘱,千万不要自行服药及配药,更不要乱喝药酒、乱吃保健品等。
医院重症医学科是我院集诊疗、抢救、护理为一体的高质抢救平台,为各类重大手术的开展保驾护航。近年来,重症医学科团队在院长吴家礼的带领下,不断加强学习,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不断提升,将无数危重症患者从死神手中挽救回来。目前主要开展临床治疗范围包括:1、严重创伤、大手术后及必须对生命指标进行连续严密监测和支持者;2、需要生命支持的患者;3、脏器(心、脑、肺、肝、肾)功能衰竭或多脏器衰竭者;4、重症休克、败血症及中毒患者。需要胃肠内、外营养治疗,严重电解质及酸碱紊乱患者的维护治疗等。监审:吴家礼
编辑:张明飞
图文:吴姝婧(重症医学科)
在看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