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牵头的《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版)》,于年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第四期发布了。
问题来了!
这么多国内呼吸感染领域大咖呕心沥血
历时两年召开多次现场工作会议
广泛征求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意见
经多次修改最终定稿完成的大作
其中诊疗重点都gt到了吗?
啥?VAP是HAP的特殊类型,特殊到单独阐述,区别诊疗方案?
啥?留置胃管、电解质紊乱也是危险因素?
啥?比阿培南可以用至0.3~0.6g,1次/6~8h?
一、定义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住院期间没有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未处于病原感染的潜伏期,而于入院48h后新发的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肺炎,机械通气撤机、拔管后48h内出现的肺炎也属于VAP范畴。
VAP因病原分布、治疗、预防等方面差异较多,明确为HAP的特殊类型,分别定义和阐述。
二、流行病学
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为1.76%~1.94%。
1.HAP
在呼吸科病房与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中HAP的平均发生率为1.4%,其中RICU为15.3%,普通病房为0.9%。
HAP平均全因病死率为22.3%。
发生HAP后平均住院时间达(23.8±20.5)d,较非HAP患者延长10d,抗感染治疗的疗程平均达(19±17)d。
2.VAP
机械通气患者中VAP的发病率为9.7%~48.4%,或为(1.3~28.9)/机械通气日。
VAP病死率为21.2%~43.2%。病死率与高龄、合并糖尿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感染性休克(脓毒症休克)及高耐药病原菌感染等相关。
VAP导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5.4~21.8d,ICU滞留时间延长6.1~20.5d,住院时间延长11.0~32.6d。
三、危险因素
四、病原谱
1.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常见细菌分离率(%)
医院,且多为回顾性研究,标本类型大部分为痰标本,因此数据存在一定局限性;b≥18岁人群中包含65岁以上人群,文献未对年龄进行分组;c医院数据较少,只查到1篇质量较高的文献,此文献中细菌分离率进位到整数。
2.我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常见细菌分离率(%)
3.HAP/VAP常见耐药菌分离率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60%~70%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CRPA):20%-40%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肺克25%~35%,产ESBLs大肠埃希菌45%~60%
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葡萄球菌(MASA):35%~40%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5%~18%
五、诊断
1.诊断标准:在影像学出现新的浸润、实变或磨玻璃影的前提下,满足2种,即可诊断。
体温38度;
脓性气道分泌物;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L或<4×/L。
2.病原学判断注意
纤支镜等侵入性方法取得的痰培养,与咳痰等非侵入性方法取得的标本相比,对判断预后没有优势。
机械通气的患者很容易出现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念珠菌属等定植,培养到不要轻易判断为致病菌。
尿里面的查肺炎链球菌、军团菌等抗原,特异性好。
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特异性好。
六、临床诊疗思路
七、治疗
HAP/VAP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呼吸支持技术、器官功能支持治疗、非抗菌药物治疗,其中抗感染治疗是主要治疗方式。
HAP和VAP中MDR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常见MDR菌感染相对特定的危险因素
1.医院获得性肺炎初始经验治疗
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低:单药治疗。
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高:单药治疗,或者联合。特别注意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需要覆盖。警惕耐药金葡菌。
危重患者:联合治疗。建议覆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警惕耐药金葡菌、不动杆菌等。
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初始经验治疗
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低:单药治疗,或者联合。常需要覆盖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高:联合治疗。常需要覆盖铜绿假单胞菌,警惕耐药金葡菌、不动杆菌等。
3.病原治疗,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