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应用于败血症诊断的方法精确度不足,常可导致误诊。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有助于败血症诊断,但通常由于检测速度慢而不能及时反馈给临床。
中性粒细胞对感染具有高度敏感性,然而其表面标志物、基因组的变化和表型的改变等仅对败血症诊断具有边缘效应,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这里,一篇发表在《Naturebiomedicalengineering》研究者报告了一种微流体测定法,即从一滴稀释的血液中测量中性粒细胞在血浆存在下的自发运动状态。
方法:在两个独立的疑似败血症危重病人队列中测量中性粒细胞运动的表现。基于第一队列的数据,研究者开发了败血症评分系统,将败血症患者与非败血症的患者分开。然后研究者在第二队列中,采用双盲、前瞻性病例对照,验证败血症评分。
结果:对于这两个队列中的42名患者,该试验确定了脓毒症患者,具有97%的敏感性和98%的特异性的。
结论:中性粒细胞测定可能用于准确诊断败血症,或对具有危险因素的人群进行监测。
备注:边缘效应(MarginalEffect):在两个或多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或其他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物质、能量、信息、时机或地域)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同作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如种群密度、生产力和多样性等)不同于系统内部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赞赏
长按白癜风的专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