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前列腺疾病术后常发生尿道感染,术后进行尿液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十分必要。
病例基本信息中型串犬,6岁,雄性。近半个月食欲减退,尿频、排尿困难。患犬精神沉郁、5-8%脱水。
血常规,生化检查结果白细胞像:白细胞升高,提示机体存在炎症感染。
生化结果:总蛋白和白蛋白升高可能与机体脱水有关。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结果:后腹部可见2个软组织密度团块,疑为充盈的膀胱和病变前列腺,疑前列腺旁囊肿/前列腺囊肿/前列腺肿瘤。
超声检查结果:前列腺轮廓不平滑,实质内大量无回声暗区,前列腺旁可见单个大囊肿与其相连,大小约9.6×8.3cm,囊肿内可见产回声内容物悬浮。
诊断总结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该病例被诊断前列腺旁囊肿。
治疗计划对于前列腺旁囊肿病例,如果选择抗生素保守治疗,由于作用于前列腺部位的药效浓度过低,即使配合去势术,通常也无法解决囊肿问题。手术治疗是前列腺囊肿或脓肿首选方法,以前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烟卷法腹外引流或造袋术,术后并发症包括复发、尿失禁、尿道感染、败血症、尿道皮肤瘘甚至死亡,其中1/3病例发生败血症,1/5患病动物死亡。前列腺摘除术虽然可以减少术后败血症和感染的发生率,但超过90%的患病动物会出现尿失禁。
目前,更倾向选择前列腺旁囊肿摘除及大网膜引流技术,配合进行去势术,该向技术需要对所有囊腔进行探查,摘除尽可能多的前列腺旁囊肿。一岁前进行公犬去势术,可以有效预防除肿瘤外的绝大多数前列腺疾病。去势术可以减少前列腺增生或潜在的前列腺持续性感染的发生几率。
手术过程阴茎右侧平行阴茎方向切开皮肤,腹白线开腹,可见膀胱壁全层增厚质硬,无弹性;前列腺质硬增大大小约4×5cm;前列腺头侧、膀胱左侧有一大小约7×8cm的囊肿,膀胱背侧清晰分辨精索、输尿管。
于囊肿腹侧留置两根牵引线,于两根牵引线中间切开,囊肿内液体采样后,吸引泵抽吸囊肿内淡黄色积液(内含墨绿色条索状絮状物),大量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囊腔内至清亮。剪除一半囊肿壁,牵拉大网膜填充囊腔,4/0微乔结节缝合网膜及囊肿壁进行固定。常规关腹,留置10号双腔导尿管。进行常规公犬去势术。
术后转归术后第一天即恢复饮食,尿量正常,尿液后段血尿。术后第4d复查伤口,拔除导尿管,排尿恢复正常。
讨论手术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摘除前列腺旁囊肿,残留囊组织会增加腹腔内尿道、膀胱颈、前列腺等黏连,分离过程中注意不要损伤前列腺段神经或血管组织,防止术后发生尿失禁或尿潴留等并发症。
大网膜是间质膜组织,来源于胃系膜,富含大量的血管和淋巴管,在外科手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包括体壁重建、填充死腔、加固胃肠道或泌尿道的修复以及“生理性”引流等。在前列腺旁囊肿病例中,大网膜可以对残留囊肿起到持续性的引流作用,此外手术部位大网膜的黏连可以隔离前列腺残留囊壁,减少与其他腹腔脏器的黏连可能性。如果用于填塞的网膜过少,引流不充分,可能导致前列腺旁囊肿的复发。
前列腺旁囊肿常见临床症状是尿失禁,术后尿失禁现象可能仍然存在,可以选择苯丙醇胺(1mg/day口服)增加尿道括约肌的敏感性。因此术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排尿量。少见尿潴留现象的发生。
前列腺疾病术后常发生尿道感染,术后进行尿液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十分必要。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常见感染菌是大肠杆菌属,由于患病动物在术前通常进行长期的抗生素治疗,已经产生耐药菌,术后仍需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择抗生素。如果患犬已经发生败血症,在药敏结果出来之前,可以选择克林霉素和恩诺沙星联合用药。
注:文章转自于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