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与往年一样,去年冬季,气温一跌,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足病患者就急剧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年10月至年2月中旬已有近百只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这是一种严重的致残、致死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治疗困难,结局可怕。
唐大伯的脚,就是这其中一只。
剪指甲破了点肉怎么就烂了一整只脚呢?
唐大伯怎么也想不明白,不过就是剪指甲时剪破点了旁边的肉,怎么就差点烂了一整只脚呢?
原来,唐大伯患糖尿病已有10多年,一直不重视治疗,也没有好好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几天前,他不小心剪破了一点指甲旁的肉,当时没在意。后来整只脚都肿了起来,伤口越来越多,流脓,还散发出腐败的恶臭。
唐大伯这才慌了神,医院。
入院时,唐大伯的脚上已有多处发黑坏死,细菌感染已经入血,每天高烧39度。控制住血糖后,首先面临的就是一场博弈:一方面,感染在蔓延,伤口逐渐变深变大;另一方面,医生根据经验和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
与此同时,专业的伤口护理非常重要。程度较轻的感染要清创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脓液;而大片深部的重度感染则需要骨科手术清创。
住院期间,唐大伯还拍了下肢血管CTA,发现两腿远端的动脉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变细。血管外科会诊后,为唐大伯做了下肢动脉造影,果然有3处中重度狭窄,术中也都一一打通,这样一来,可以恢复足部血液循环,加快溃疡愈合。
经过多科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加之家人积极配合,1个月后,唐大伯终于顺利出院,他的脚也保住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但很多患者往往存在侥幸心理,能拖就拖。殊不知,糖尿病足病进展非常快,几天内创口感染就可以从脚趾蔓延到膝盖附近,甚至播散至全身引发败血症。那么,这种可怕的并发症该怎么预防?怎么治疗?怎么尽早发现蛛丝马迹?医院的内分泌科专家为我们带来了这篇详细的科普干货。
为什么患了糖尿病会出现足部症状?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血糖高,引起血管和/或神经病变,会导致双脚冰冷麻木,偶尔有些针刺,蚂蚁爬的感觉;严重到一定程度,下肢会完全失去知觉;皮肤也容易受伤,而且难以愈合,继而引发严重感染。
为什么天一冷糖尿病足发生率就特别高呢?
而天气变冷后,足部供血更差,这些症状会更加明显。加之天寒地冻,很多患者用不合适的方式取暖烫脚,也更容易出现足部的破溃。
如何判断是不是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可以对照自己,如果存在以下情况,建议尽早就诊。
1糖尿病病史很长,而且血糖控制总是不太好;
2被医生诊断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糖尿病肾病;
3骨骼、肌肉发生变化:如肌肉萎缩,易出现韧带损伤、病理性骨折;
4经常穿着不合脚的鞋或脚上长茧;
5皮肤瘙痒、干燥、无汗,有色素沉着;
6下肢发凉肿胀,伴有麻木、疼痛或感觉迟钝;
7不走路的时候没有明显不适,一走路就会酸胀不适,不得不停下来休息。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控制好血糖这一首要任务,生活中的这些细节也非常重要。
1每天用温度适宜的水洗脚,但是不要用脚试水温,可请家人代劳或者用温度计;
2洗脚时仔细检查足部,发现皮肤伤口及时消毒处理;
3皮肤干裂可以涂尿素软膏;
4鞋子、袜子要合脚舒服,每天检查鞋内异物、袜子内部粗糙线头,防止足部损伤,更不要赤脚走路;
5不要用电热毯、暖手宝等取暖,以免因感觉迟钝而烫伤,最好用空调;
6戒烟。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吸烟会显著增加截肢风险。
糖尿病足病来势汹汹,病情复杂,一个科室某个专业往往不能给予全面有效的治疗,需要多学科鼎力协作。传统的会诊模式常常因为沟通机制不畅而延误治疗。医院长期致力于糖尿病的全面管理,针对糖尿病足病这类复杂疾病,我们成立了有糖尿病足协作小组来应对。小组成员包括多个学科多位专家,其中有内分泌科、手足外科、血管外科、创口护理、整形外科等多个临床科室团队。目前已形成顺畅的门诊、急诊、转诊、住院诊治及联合门诊机制。团队成员以精心负责的工作态度,结合先进的医疗技术,每年诊治数百位糖尿病足病患者,且大截肢率远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
来源:医院
作者:内分泌科李霖赵寒昕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糖尿病足拖不得!
底部请随手点赞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