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腹泻会引起ldquo小儿腹泻并发

宝宝由于发育不全因此还是需要依靠喂养为主,但是在喂养的过程中有部分的宝宝会出现拉肚子的情形。

腹泻对宝宝来说可谓家常便饭,再加上多数腹泻经过对症处理后,宝宝能很快就能康复。

这就让一些粑粑麻麻产生了错觉,视腹泻为“小菜一碟”。然而,据收集到的信息表明:腹泻并非“省油的灯”。

宝宝腹泻期,粑粑麻麻常常在疏忽中,弄出些看似与腹泻“风马牛不相及”的重症险疾来,医学上称为“小儿腹泻并发症”,粑粑麻麻们可要当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一方面,宝宝身体内的水分、钾、钙、铁、磷等无机盐随着腹泻一起流失,另一方面宝宝胃肠功能被破坏导致厌食。若长时间处于这样的不良状态,就容易引起脱水并打破体内电解质的正常状态造成钾、钙、钠、镁离子含量偏低或偏高的电解质紊乱。表现为皮肤干燥、抑郁、昏厥、抽搐等。

病毒性心肌炎

引起腹泻的因素很多,就病原微生物而言,就有细菌、真菌、病毒等等。其中,病毒引起的腹泻最多,约占发病总数的7成,如柯萨基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轮状病毒等。

这些肠道病毒对G细胞有很强的“亲和力”,当宝宝的抵抗力下降时,它们就会乘虚而入,通过消化道黏膜经血液循环而流窜到心脏为非作歹,造成心肌细胞炎症性损害,医学上称为“心肌炎”。

宝宝的心肌一旦受害,除了会产生神萎食差、头晕面白等症状外,还可能有疲乏多汗、心跳加快或减慢、胸闷、心前区不适或疼痛等症候,甚至还可能出现面部浮肿、不能平卧、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的表现,危及生命。

肠套叠

2岁以下的婴儿是发生原发性肠套叠的主要群体。当宝宝腹泻时,肠道就容易处于高频率的活动状态,导致肠道蠕动紊乱,没有规律,从而导致肠管一节套一节,阻碍了肠道中食物的正常吸收与通行。这样的恶性循环必然对宝宝不利,容易使宝宝呕吐、腹痛、排泄物带血等,爸爸妈妈要多加注意。

中毒性肝炎

小儿腹泻病程中可出现黄疸,小儿腹泻严重会出现很多病发症的。它一般多见于原有营养不良的患儿。可能大肠杆菌引起的肠炎,并发大肠杆菌败血症,导致中毒性肝炎。腹泻后病情很快加重,出现黄疸后很快死亡。但如及早发现及时注射多粘菌素、氨苄或羧苄青霉素,多数可治愈。

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

腹泻久治不愈,或者反复多次禁食、长期热量不足,易导致营养不良、贫血和维A缺乏。久泻致肝功受损,维生素K吸收减少和凝血酶原减低,从而导致出血。

家长们应该怎样正确应对婴幼儿腹泻?

1.合理饮食

合理饮食,维持营养。人工喂养儿年龄六月者给予平日习惯的日常饮食(如粥、面条、烂饭等,可给一些新鲜水果汁或水果以补充钾),避免不易消化食物、辛辣食物、油炸食物、寒凉食物、油腻食物等等刺激性食物。

2.补充水分,避免油腻

在宝宝腹泻期间,及时为宝宝补充水分是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水分的流失凶猛而快速,如果宝宝长期处于脱水状态,则会阻碍身体正常新陈代谢,情况将会变得非常不利,宝宝也很难恢复过来。妈妈可以给宝宝喂一些胡萝卜水或宝宝平时爱吃的低糖果汁等,避免脱水。除了补充水分,还要补充营养,不要因为宝宝拉肚子就什么也不给吃,粥、土豆泥、熟苹果泥等都是宝宝可以消化的食物。而一些油腻的食品脂肪含量过高,宝宝既没有胃口,也不能消化,容易造成宝宝负担,对于这类食物则要做到真正禁食。

3.母乳哺育,预防腹泻

对于宝宝来说,母乳所含的营养物质是全方位的,足以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而其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能够增强宝宝的免疫系统,提高抗病力。并且母乳的温度适宜,新鲜洁净,质地均匀,容易消化,可以缓解婴儿腹泻,与止泻药相比更加安全健康。新妈妈若能坚持用母乳喂养宝宝,相信宝宝腹泻的概率会大大降低,身体素质也更好。

(以上内容为营养知识科普,不代表本品功效,请保持理性阅读)

声明免责:文章来自其他出处,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mz.com/bzss/84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