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皮肤病 http://m.39.net/pf/a_6172010.html发热待查
是指发热持续一周左右,体温达38.5℃以上,热型不一(稽留、弛张、间歇或阵发、反复),虽经常规检查和治疗体温仍然不能恢复正常,诊断不能明确,称为发热待查。
1病因
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
2常见症状
发热、咳嗽、咳痰、寒战、尿急、尿频、皮疹等。
3检查项目
血、尿、便常规、血涂片检查、X线胸片、超声检查
4就诊科室
首选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其次消化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
5临床表现
1、发热分度根据口腔温度,临床上将发热分为下列四度:(1)低热:体温为37.3℃~38℃。(2)中度发热:体温为38.1℃~39℃。(3)高热:体温为39.1℃~41℃。(4)超高热:体温为41℃以上。脉搏和呼吸通常随体温升高而加快。—般说来,体温升高1℃,脉搏每分钟增加10次。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表现(1)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临床上表现为疲乏、不适、肌肉酸痛、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有时伴寒战等症状。体温上升有两种方式:①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39℃~40℃或以上,常伴有寒战,小儿可有惊厥。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疟疾、败血症、输液反应等。②缓升型:体温缓慢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一般不伴有寒战。见于伤寒、结核病等。(2)高热期:产热与散热在较高的水平上趋于平衡。体温维持在较高的状态。临床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心率增快。此期持续时间因病情和治疗效果而异,可为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不等。(3)体温下降期:由于病因的消除或药物的应用,使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正常。临床表现为患者大量出汗和皮肤温度降低。体温下降的方式有两种:①骤降,体温于数小时内迅速降至正常,有时可略低于正常,伴有大汗。常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等。②渐降,体温于数天内逐渐降至正常,如伤寒、风湿热等。3、热型及临床意义发热患者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是将患者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描记在体温单上,用蓝线连接起来形成的体温曲线。热型有助于诊断疾病、判断病情和疗效。临床上常见的热型如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可达数天或数周。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等。(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达2℃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重症肺结核、风湿热等。(3)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后又骤然降至正常水平,经过数小时或数天后又突然升高,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4)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渗出性胸膜炎、癌性发热等。
温馨提示
患者出现高热,惊厥,嗜睡,呕吐,精神萎靡,请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