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
到底该不该处理?
听听医生怎么说……
隋晓红主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吉林省健康管理新生儿专业委员分会,发表多篇论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新生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擅长早产儿营养及新生儿复苏抢救。
01.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
由于大多数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的,很多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新生儿黄疸不过是小问题”,所以,有很多黄疸值较高的新生儿家长不顾医生建议,坚决要求出院,拒绝一切干预治疗,有些病理性黄疸患儿如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引发胆红素脑病,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先了解一下新生儿黄疸的分类,这样就不会盲目的讳疾忌医,造成无法挽回的大问题。
02.新生儿黄疸分类
●
1生理性黄疸
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通常足月儿<μmol/L(12.9mg/dl),早产儿<μmol/L(15mg/dl)是生理性的。但临床发现,早产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此值,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
2病理性黄疸
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干预,而病理性黄疸50%病因不明,不能单纯用一数值简单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的。
3母乳性黄疸
早发性:生后3-4天出现高胆,与生理性黄疸时间相似,峰值高。迟发型:生后一周末出现高胆,峰值在7-10天,持续2-3周,甚至2-3月。一般母乳性黄疸不需要干预,但如果黄疸数值太高也是需要干预的。
4其他
胆道闭锁、新生儿肝炎、巨细胞感染、感染甚至败血症等也是以多黄疸为表现的主要疾病。
大多数情况下,新生儿黄疸都是生理性的,只要黄疸指数不高,喂养得当,一般持续3周左右会逐渐消退。但一旦遇到病理性黄疸时,往往就不是可以忽略、加强喂养那么简单了。
03.
足月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
●
1.光照疗法
国内最常用的是蓝光照射。将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可采用连续或间歇照射的方法,至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分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晒太阳光对降低黄疸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2.换血疗法
换血能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减轻贫血。但换血需要一定的条件,亦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故应严格掌握指征,一般用于光疗失败时。
3.药物治疗
应用药物减少胆红素的产生,加速胆红素的清除或抑制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包括供应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口服茵栀黄口服液也有一定的作用,但作用效果微弱。
敲黑板医院新生儿科专家提醒:
新生儿黄疸情况是新生儿的一项重要检测项目。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目的是防止出现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很低,但一经发生,预后差。发生胆红素脑病可出现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力障碍,牙釉质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脑瘫等后遗症。住院期间黄疸值偏高或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出院时,医生会医院儿科门诊监测黄疸。
新生儿黄疸在多数情况下小问题,但一旦碰上就是大问题,如果临床医生根据病情要求黄疸儿住院观察,不理解的家长尽可能跟医生认真沟通,做到了解病情,理解医生的建议内容和根据,千万不要等到病情严重才追悔莫及。
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做医生,也是与病魔长期抗争的远行,我们共同的目的,就是护佑健康,关爱新生!
长按上图,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