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韩国翰林大学的ParkCW在AnnDermatol上报告了一例顿挫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scaldedskinsyndrome,SSSS),由于该亚型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与其他疾病如猩红热混淆,诊断相对困难,值得引起重视,现介绍如下:
病例介绍患儿男,5岁,由于弥漫性红斑片伴发热3天就诊。患儿10天曾因左肘部叮咬使用过第二代头孢菌素和莫匹罗星软膏治疗,3天前由于躯干皮疹和口周结痂服用糖皮质激素,但无效。
就诊时查体见全身皮肤粗糙伴境界不清的红色斑片。口周有结痂和裂隙(见图1A~B)。下腹部见细小的水疱和糜烂,但尼氏征阴性(见图1C)。患儿体温37.1℃,实验室检查无显著性异常。肘部和咽喉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图1.颈部、躯干和四肢弥漫性红斑伴砂纸样粗糙(A);口周见结痂和裂隙(B);下腹部见少量水疱和糜烂但尼氏征阴性(C);经住院治疗8天后脱屑增多、红斑消退(D~F)
躯干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轻度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角层下见中性粒细胞但水疱不明显(见图2A~B)。可见轻度海绵水肿和散在的少量炎细胞浸润但无细胞坏死(见图2C)。在入院后,给予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皮损脱屑增多,红斑逐渐消退。患儿在8天后出院(见图1D~F)。
图2.角层下损害内见中性粒细胞,血管周围见轻度淋巴细胞浸润,无明显水疱(HE染色,A:40×,B:×);可见棘层松解和少量炎细胞浸润,无细胞坏死(C:×)
病例学习SSSS又名Ritter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某些菌株产生剥脱毒素所致,常见的感染源为耳炎、结膜炎和其他部位感染,皮肤感染少见。本病好发于儿童,可能与儿童对该毒素缺乏免疫力以及肾脏发育不成熟致使毒素清除能力较低有关。
SSSS的主要诊断依据为临床表现,细菌培养、毒素分离或病理学表现可资佐证。根据临床表型可将本病分为4型:系统型、中间型、顿挫型和局限型。
顿挫型SSSS早期表现为全身猩红热样皮疹,表面粗糙似砂纸而无水疱形成,尼氏征一般为阴性,后期愈合过程伴有脱屑。但顿挫型的定义尚不精确,有些病例无法与SSSS的其他类型严格区分。本病通常经抗生素治疗后痊愈,患儿死亡率据报告约为3%。
综上所述,顿挫型的SSSS的少见亚型,由于患者起病时无水疱形成,尼氏征亦为阴性,故诊断相对困难,它在临床上可模仿其他皮肤病如猩红热和脓疱疮,应仔细鉴别。
参考文献:
ChungBY,SonJH,JungMJ,ChoiYW,ChoYS,KimHO,ParkCW.ACaseofAbortiveStaphylococcalScaldedSkinSyndrome.AnnDermatol.Oct;30(5):-.
推荐阅读:行医笔记:这种毛细血管扩张不单纯
编辑|琴琴、费肥肥
文章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治好白癜风光疗费用北京白癜风最便宜的是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