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布病的概念。
布病是由布鲁氏菌(简称布氏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二、流行病学特点
多种动物和人对布鲁氏菌易感。布鲁氏菌属的6个种和主要易感动物见下:
6种主要易感动物
羊种布鲁氏菌(Brucellamelitensis)羊、牛
牛种布鲁氏菌(Brucellaabortus)牛、羊
猪种布鲁氏菌(Brucellasuis)猪
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Brucellaovis)绵羊
犬种布鲁氏菌(Brucellacanis)犬
沙林鼠种布鲁氏菌(Brucellaneotomae)沙林鼠
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病畜主要通过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排菌,污染环境。
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带菌动物,尤其是病畜的流产胎儿、胎衣是主要传染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等感染。常呈地方性流行。
人主要通过皮肤、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尤其以感染羊种布鲁氏菌、牛种布鲁氏菌最为严重。猪种布鲁氏菌感染人较少见,犬种布鲁氏菌感染人罕见,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基本不感染人。
三、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为生殖器官的炎性坏死,脾、淋巴结、肝、肾等器官形成特征性肉芽肿(布病结节)。有的可见关节炎。胎儿主要呈败血症病变,浆膜和粘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性、出血性炎症。
四、人患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或污染物而感染发病,能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损害,尤其是骨关节系统的损害较为明显,而且容易由急性转为慢性,引起内脏器官的器质性改变或骨关节的变形强直。发烧、多汗、全身乏力、关节肌肉疼痛、流产、睾丸炎、不育,危害极大。
五、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及传播因子和传播途径。
在我省主要是患布病的羊、牛为人布病的主要传染源,而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则罕见。布病家畜的流产物、阴道分泌物、乳汁、肉类、皮毛、尿、粪便及被污染的土壤、水、饲草等均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等途径传染给人或牲畜。
六、布氏菌的存活力。
此菌对湿热抵抗力较低,加热55度2小时、65度15分钟、70度5分钟可死亡,煮沸立即死亡。
七、布病的高发季节
本病可发生于全年各个月份,我省布病多以羊型为主,一般养羊的产羔季节多在春天,羊布病性流产多发生在1-3月,人间发病高峰在3-4月,尾随羊流产季节后一个月左右的潜伏期感染的人才表现出临床症状。
八、布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非疫区以监测为主;稳定控制区以监测净化为主;控制区和疫区实行监测、扑杀和免疫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人间主要是通过监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人间自我防护能力。
控制和清除传染源。在疫区内对各种家畜进行检疫,凡检出阳性牲畜一律作为病畜对待,予以淘杀。
切断传播途径,因布病传播途径是多渠道的,因此必须加强对传播布病有关的主要因子的管理,如加强对皮、毛和乳肉等食品的监督管理;对屠宰场应加强检疫和监督管理。
保护畜群和易感人群。当前保护畜群最常用的方法是检疫、免疫畜群,尤其是免疫羊群和牛群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易感人群的保护是指对有关职业人群和对发生布病流行受威胁的人群。
九、疫情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疑似疫情,应当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并确认后,按《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十、疫情处理
发现疑似疫情,畜主应限制动物移动;对疑似患病动物应立即隔离。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及时派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开展实验室诊断。确诊后,当地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按下列要求对患病动物全部扑杀,对受威胁的畜群(病畜的同群畜)实施隔离,可采用圈养和固定草场放牧两种方式隔离,患病动物及其流产胎儿、胎衣、排泄物、乳、乳制品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患病动物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严格进行消毒,发生重大布病疫情时,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扑灭措施。
十一、检疫
异地调运的动物,必须来自于非疫区,凭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调运。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对调运的种用、乳用、役用动物进行实验室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出具检疫合格证明。调入后应隔离饲养30天,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后,方可解除隔离。
十二、人员防护
饲养人员每年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患有布病的应调离岗位,及时治疗。从事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人员,要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范和个人防护要求开展工作,积极落实畜牧兽医有毒有害津贴,防止人感染布病事例的发生。
十三、防疫监督。
布病监测合格应为奶牛场、种畜场《动物防疫合格证》发放或审验的必备条件。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对辖区内奶牛场、种畜场的检疫净化情况监督检查。鲜奶收购点(站)必须凭奶牛健康证明收购鲜奶。
我区在布病防治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
自年8月省畜牧兽医局在宝鸡市陇县召开的奶牛布病、结核病净化工作会议上把印台区列为奶牛“两病”净化试点县区以来,我区高度重视,及时制定并下发了《印台区奶牛布病结核净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在奶牛布病、结核病净化试点工作会议上安排部署了奶牛两病净化工作,具体由疫控中心组织实施。截止年11月底统计,全区存栏奶牛头,年10月至年11月,共计检测奶牛布病头份、结核病检测头,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年继续抓好奶牛“两病”净化巩固提升工作。另外,我区布病基线调查工作也已完成。
下一步,我区将坚持“监测、净化、免疫、扑杀病畜”的原则,切实做好布病防控工作。(印台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