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桦父母课堂(fumuketang)原创
刘娟(化名)和老公结婚不久便怀孕了,于是就辞职在家安心养胎,生完孩子以后自己一个人在家带孩子,刘娟一直都有强迫症,孩子的所有的衣服要消毒清洗,床单要消毒,每次吃完饭以后都消毒......
可是这个强迫症真的并不是特别好的现象,一天刘娟看到孩子满头的头垢,于是趁孩子睡着了以后就在那里不停的抠,抠的斑斑点点的很难看,还是继续她的动作,结果一不小心把一大块头垢给抠破了,刘娟用纸巾擦了擦就算完事了,没有给宝宝进行消毒,并没有当回事,自己却把手洗干净去睡觉了。。。。
殊不知,第二天的时候该名男婴伤口化脓,发烧,刘娟以为孩子是感冒受凉,拼命的给孩子喝水,并没有带孩子去就医,第三天的时候一直高烧不退,医院看病,结果刘娟被医生怒斥无知:因为刘娟抠孩子的头垢引发了败血症!!!所以孩子才会高烧不退。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健康康的成长。很多父母尽可能的给孩子一个清洁的生长环境,孩子使用的东西经常清洗消毒,时不时地用洗手液或抗菌香皂给孩子洗手,然而,这样做真的好吗?
1消毒剂不要过度使用
我们正常人体内寄存着上百种至上千种细菌,不同部位有不同细菌寄存,这些细菌被称为人体正常菌群。而那些能导致人体生病的细菌我们通常称之为致病菌。大家都知道人体免疫力增强可以抵御致病菌侵袭,而增强人体免疫力依赖于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存在。
可是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消毒剂的使用频率很高,人体的正常菌群正在遭受着消毒剂的破坏。过于消毒会导致正常生活环境中细菌明显减少,对人体免疫刺激不足,非常容易生病,特别是病毒感染所致疾病。正常细菌刺激减少,还会导致免疫失衡,出现更多免疫系统疾病,比如糖尿病、类风湿等。家中经常使用消毒剂不仅会影响常态中的微生态平衡,而且还会“磨炼”出抗消毒剂的耐药细菌,导致微生态环境失调和超级细菌的产生。
此外,过度依赖消毒剂还是诱发过敏的因素。过敏属于环境介导性疾病,不是先天遗传性疾病。现在大环境、小环境越来越趋于无菌,非常容易导致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造成体内过敏状况。
孩子长期生活在“无菌”的环境中,接触的微生物太少,很容易导致孩子自身免疫力低下。这样的宝宝一旦跟外界接触,就非常容易生病。一项研究显示,对孩子过度清洁,可能增加其患过敏,如湿疹和哮喘的危险。
所以妈妈们真的没必要每天用消毒液来清理孩子活动的空间、清洗孩子的衣物,同时,应该适当让孩子接触自然环境,增强抵抗力。
2湿巾使用要慎重
大家都知道洗手的重要性,但现在很多时候被“擦手”替代。使用消毒毛巾、纸巾或免洗消毒剂擦手,消毒纸巾或免洗擦手液能达到消毒手的作用,但残余手上的消毒剂颗粒有可能被食入,特别婴幼儿更容易通过吃手食入残余手上的消毒剂。食入消毒剂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消化吸收不良、慢性腹泻、甚至过敏等。户外活动期间,也要尽可能用清水冲洗婴幼儿双手。
3孩子五官不宜经常清理
经常给孩子清理鼻内分泌物、干燥的空气、过敏等因素会造成鼻粘膜损伤。鼻粘膜富含血管,包括细小动脉。受损的鼻粘膜在揉搓过程中容易出现小动、静脉破损,形成鼻出血。所以有时鼻出血量比较大。
常常,爸妈见到宝宝耳朵里有一点耳垢,便觉得要帮宝宝掏耳朵了,以防耳垢越来越多,还影响宝宝的听力。这样,是对的吗?
耳垢,在医学上称为耵聍,是由外耳道中的耵聍腺分泌的一种物质。耳垢平时借助人的头部活动、咀嚼食物、张口等动作多可自行排出,一般是不需要清除的。此外,少量的耳垢不但不会影响听力,而且还可黏附灰尘、小飞虫等外来物质,对外耳道皮肤具有保护作用。
在掏挖的过程中,如果用力不当,容易伤害到耳朵。孩子的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结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等。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父母课堂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授权。父母课堂(fumuketang),专注于婴幼童成长和家庭教育,每日分享亲子养育常识、家庭关系建造知识等内容,一个真正能陪伴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杭州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