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输液2次疏通血管,这样的做法在老百姓当中很常见,往往在冬天的时候比较多,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输液通血管是怎么回事。
民间会流传输液通血管的说法,主要是因为这些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逐渐增加,大家通过科普也都知道了,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就是因为血管壁上的胆固醇的聚集,因此想出了这样的想法,能不能通过输液来疏通它,间隔一段时间输一次就能够保持血管通畅。确实很多人通过输液,自我感觉好像舒服了一点。
其实很多人输的液体就是一些中成药,这些中成药是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这道理似乎讲的通。但是大家有没有考虑过一个有效期的问题,药物都有一定的半衰期,其实这些药物的半衰期都是很短的,往往只有几个小时或者几十个小时,那等药物代谢之后呢,是不是又回到原状了。血管回缩了,斑块的地方还是斑块,堵塞的地方还是堵塞,缺血的地方还是缺血。因此,输液通血管这种做法是无效的。
输液通血管还存在一些风险。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心理,我输一输液体,即使没有好处,那至少没坏处吧,专家表明临床上碰到很多的患者确实出现了坏处,比如说输液过多诱发了心力衰竭,输液引起过敏反应,输液引起血管炎,输液引起肝肾功能损害,输液引起细菌感染败血症的。
老百姓都想通过某些方法,来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科学的做法是怎样子的呢?其实特别简单,对于还没有这些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我们只需要持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对于已经有三高的患者,要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脑梗死的患者,要积极的治疗,除了健康生活方式,我们还需要用他汀、阿司匹林等药物,但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总结,输液通血管这种做法是不可靠的,反而可能有风险。广大患者认为每年做"通血管治疗"有保健作用,这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误区。所谓的"通血管"是针对有脑梗塞表现或者有脑梗塞潜在风险的患者。通血管药物"往往会改变血管通透性,有造成脑出血的风险。如果患者有动脉瘤,"通血管药物"可能引起动脉瘤破裂,后果严重,因此未经过体检和医生检查的患者,不建议盲目使用。心脑血管疾病重在预防,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是关键,如果已经患病的人群,正确面对,科学治疗。
医院脑科中心
科室简介
安徽医院脑科中心创建于年2月,脑科中心主要由脑血管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一科、睡眠中心、神经功能疾病科、神经重症监护室为基础组建的多学科医疗中心,是目前安徽地区规模较大的临床脑科医学诊治中心,具有鲜明的脑科学综合诊治特色。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脑科学研究中心。
专业治疗
主要收治各种脑瘤、脊髓肿瘤切除,颅脑创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挫裂伤等;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微创,开颅)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烟雾病动脉搭桥术。
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脑梗塞的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取栓等。
各类缺血性脑血管病急诊/非急诊的介入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等。
急诊/非急诊脑动脉瘤开颅夹闭术,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
脑静脉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
卒中床旁康复护理:包括营养指导、吞咽功能训练、深静脉血栓预防以及患肢的功能康复等。
头晕、眩晕、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疾病、神经免疫性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神经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和神经症。
癫痫、帕金森、肌张力障碍、神经痛疾病、睡眠障碍、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梦语、梦游等诊治,开展多导睡眠监测技术并手工分图。
各神经疾病大手术后重症颅脑损伤(TBI)、急性重症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蛛网膜下出血、肌无力危象、格林-巴利综合征呼吸肌麻痹、中枢神经系统重症感染、癫痫持续状态等各类病人。
健康热线
医疗服务办
黄建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