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除了降糖,真是长寿药

复方卡力孜然 http://m.39.net/pf/a_4447658.html
二甲双胍除了降糖,还能延长寿命?

作为糖尿病友来说,降糖药二甲双胍一定不会陌生。在年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提出在口服降糖药中,二甲双胍仍为首选降糖药,突出了二甲双胍的重要地位。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曾有报道称:一种常见的降糖药物可以延长动物寿命,并有希望让人类活到-岁。

能延长寿命的降糖药物

美国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批准该项临床试验,以验证这种药物是否能对人产生同样的效果。而该药并不神秘,就是临床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药——二甲双胍。

原理是:二甲双胍能增加向细胞中释放的氧分子数量,这似乎能增加机体的强健程度并延长寿命。

比利时研究人员在秀丽隐杆线虫身上进行二甲双胍测试时,这些线虫不仅衰老速度变慢,而且保持更健康状态的时间也变长了。它们的活动速度没有减慢,也没有长出皱纹。对老鼠使用二甲双胍后,它们的寿命延长了近40%,骨骼也变得更结实。

英国加的夫大学发现,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他们事实上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寿命更长,尽管理论上糖尿病应该让他们平均减寿8年。

除此之外,二甲双胍还有一些其他作用被医学界认可:

1保护心脑血管

二甲双胍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是目前唯一被糖尿病指南推荐为有明确心血管获益证据的降糖药物。二甲双胍的长期治疗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已经发生了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下降显著相关。

2预防糖尿病

二甲双胍是第一个被证明能预防糖尿病或延缓糖尿病发生的药物。二甲双胍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长期的有效性。(不过在我国预防糖尿病尚不是二甲双胍的适应证)。

DPP(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干预治疗3年可使糖尿病的发生率降低31%,且在中年腹型肥胖的患者中干预效果最佳。

3降低特定孕妇的流产、早产风险

曾发表在《柳叶刀》子刊上的研究显示,二甲双胍或可降低特定孕妇的流产、早产风险。

据报道,来自挪威科技大学(NTNU)、St.Olavs医院的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为期近20年的研究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怀孕3个月末服用二甲双胍,可能会降低后期流产和早产的风险。

结果显示,这一干预可以降低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孕妇后期流产和早产的风险。同时,服用二甲双胍的女性在怀孕期间体重增加较少。

4抑制肿瘤生长

据奇点网消息,欧洲肿瘤研究所的学者们发现,二甲双胍和禁食可以协同作用,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

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和禁食通过PP2A-GSK3β-MCL-1通路抑制肿瘤生长,研究发表在《CancerCell》(临床肿瘤治疗服务的期刊杂志)上。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将间歇性禁食和二甲双胍相结合,验证了它们联合使用对肿瘤的治疗潜力,并探讨了其中的机制。

有评论称,二甲双胍是抗癌道路上新添的一员猛将。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它作为癌症辅助治疗和与其他治疗联合使用的潜力。

5降低体重

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相关。二甲双胍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达到减轻体质量的目的。相关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二甲双胍可降低体质量2—3kg。

但迄今尚无充分证据表明二甲双胍可作为非糖尿病和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肥胖患者的减肥用药。同时,肥胖与否并不影响该药的使用。

当然关于二甲双胍的其他作用还有许多,我们就不在这里一一举例了。

二甲双胍的简介

二甲双胍简介二甲双胍年问世,应用于临床已有近60多年的历史,是当前全球应用最广泛,使用历史最悠久的口服降糖药之一。无论对于血糖控制,还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其都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是全球控制糖尿病的核心药物。

1、安全性

二甲双胍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多出现在治疗的早期(绝大多数发生于前10周),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可以逐渐耐受或症状消失。

同时,二甲双胍无肝肾毒性。因为二甲双胍在体内是以原型的形式排出,它并不在肾脏和肝脏内代谢,虽然是通过肾脏来排泄,但是它对肾脏没有任何不良反应。

2、禁忌症

对本品过敏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及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超过1.5mg/dl)、肺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和外伤、重大手术以及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情况、酗酒、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者、合并严重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有关二甲双胍的5大争议

二甲双胍伤肝肾?

对于肝肾功能异常患者,二甲双胍的用法有讲究。

二甲双胍口服后主要由小肠吸收,几乎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在体内不经肝脏代谢,主要以原形经肾随尿液排出。二甲双胍本身并无肝肾毒性,肝肾功能正常者,可以使用。但“肝肾功能异常”是二甲双胍相关乳酸酸中毒的危险因素。

肝功能不全者

1.二甲双胍本身无肝脏毒性;

2.有关二甲双胍用于肝脏功能不全者的资料较少。一项meta分析显示:二甲双胍能够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脂,减轻肝损害。并且在这类特殊人群中使用除了未导致肝功能进一步损害以外,反而还表现出有利的倾向。

就二甲双胍用于肝功能不全人群中的使用注意,《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版)》建议:肝功能严重受损会明显限制乳酸的清除能力,建议血清转氨酶超过3倍正常上限或有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二甲双胍,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的患者使用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

肾功能不全者

“仅依据蛋白尿停用二甲双胍”是临床常见误区,而二甲双胍本身并无肾毒性。

就此问题,有学者专门做过RCT研究:研究人员以血清肌酐和尿白蛋白作为评价肾功能变化的观察目标,将名使用二甲双胍并患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继续使用二甲双胍,一组停止使用,观察4年结果如下:“继续使用组”比停止使用组在血清肌酐和尿蛋白方面无显著差异,并且“继续使用组”有降低血清肌酐和尿白蛋白/肌酐的趋势。

就二甲双胍用于肾功能不全人群中的使用,国内外主要指南均建议根据eGFR水平调整剂量,并且国外指南更为宽泛:

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eGFR≥60ml/(min·1.73m^2):无需调整剂量;

?eGFR45ml-59ml/(min·1.73m^2):减量;

?eGFR<45ml/(min·1.73m^2):禁用;

版《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

?eGFR>45ml/(min·1.73m^2):无需调整剂量;

?eGFR30~45ml/(min·1.73m^2):需评价风险与收益;

?eGFR<30ml/(min·1.73m^2):禁用。

禁用于慢性心力衰竭?

二甲双胍的慢性心力衰竭禁忌证早已是过去时。

并且,与此固有观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二甲双胍应作为糖尿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的一线用药(IIa,C),禁用于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ADA指南也建议,对于患有稳定性充血性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eGFR>30ml/(min·1.73m^2),可用二甲双胍。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对于合并急性和不稳定性心衰的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是禁止使用的。

实际上早在年,二甲双胍于心衰患者的禁忌证已被美国FDA撤回。随后在ADA每年更新的指南中,二甲双胍均推荐用于肾功能正常、稳定的心衰患者。欧洲版和中文版二甲双胍说明书中已删除慢性心衰的禁忌证。

为什么会担心心衰患者的吃“胍”问题?

这是由于,既往认为当机体发生心衰、心梗等诱发组织缺氧状态的疾病时,双胍类药物由于增加乳酸的产生,会使乳酸酸中毒的发生风险增加,因而将其列为心衰患者的绝对禁忌药物。加之,由于双胍类药物的同门——苯乙双胍,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了一些致命性乳酸酸中毒事件而被撤出市场,对其后续药物上市审批也带来了影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二甲双胍与苯乙双胍虽然都含“双胍”二字,但区别还是很大的。

?苯乙双胍作为一种较老的双胍类药物,可抑制电子传递链、损害氧化磷酸化,进而抑制乳酸的氧化。同时,苯乙双胍在抑制乳酸糖异生的同时,还促进骨骼肌乳酸释放入血,增加血浆乳酸水平,因而使乳酸的产生和氧化不平衡,直接导致乳酸酸中毒风险增加。

?而二甲双胍并不抑制电子传递链,故而在抑制乳酸糖异生的同时,可促进乳酸氧化代谢,且不影响骨骼肌乳酸释放入血,保持乳酸总体水平的平衡,因而,极少引起血乳酸浓度的升高,并不会直接导致乳酸酸中毒。

造影停双胍,双胍不造影?

让肾功能来说话。

碘造影剂是一种高渗性物质,大量的造影剂经肾小球滤过后沉积在肾小管,就会引起肾小管缺血、坏死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我们称之为造影剂肾病。有学者认为,造影剂的肾毒性甚至超过庆大霉素等传统肾毒性药物。

二甲双胍本身肾脏没有损害作用,但其经过肾脏排泄,肾功能下降后,由于排泄障碍容易诱发乳酸酸中毒。尽管二甲双胍导致乳酸酸中毒的几率并不高,但一旦发生,病情较重。二甲双胍遇到造影剂,主要是担心造影剂加重二甲双胍在体内的蓄积和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版)》推荐患者造影或全身麻醉术前停用二甲双胍及恢复服用时间:

?对于eGFR>60ml/(min·1.73m^2)的患者,检查时停用二甲双胍即可,不用提前停药;?对于eGFR45-60ml/(min·1.73m^2)的患者,在注射碘化造影剂48小时前必须停止服用二甲双胍;?对所有的患者在检查完成48小时后且再次检查肾功能无恶化(血肌酐升高≥30%的基础值)的情况下可以恢复服用。

当二甲双胍「遇上」碘造影剂,一定要停药48小时?临床很多医生反映:「正在服用二甲双胍的肾功能正常患者,在需要进行碘造影剂的检查或治疗如增强CT、CTA、CTP、DSA等时,CT室会规定其停用二甲双胍48小时后才能行相关检查。」那么所有肾功能正常患者(正服用二甲双胍),进行碘造影剂检查时,是否都一概而论停药48小时?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本文就当前的部分国内外专家共识或指南作一简要分析,并汇总常用品规药品说明书要求,供临床参考。

专家共识

《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中国专家共识》[1]: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本身并非肾毒性药物,与碘造影剂也没有相互作用。二甲双胍主要经肾脏排泄,能抑制肝脏中乳酸转化为葡萄糖,导致乳酸蓄积甚至乳酸酸中毒。一旦发生造影剂肾病,将会产生二甲双胍的累积和潜在的乳酸酸中毒风险,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目前美国放射学会、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均建议肾功能正常者造影前不必停用二甲双胍。结合我国的相关共识,我们建议:

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造影前不需要停用二甲双胍,但使用造影剂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停用二甲双胍2~3d,复查肾功能正常后可继续用药;

对于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使用造影剂前2d暂时停用二甲双胍,之后还需停药2~3d,复查肾功能正常后可继续用药。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

eGFR>60ml/(min·1.73m2)患者造影前或检查时停用二甲双胍,在检查完至少48h且复查肾功能无恶化后可继续用药;

eGFR为45~59ml/(min·1.73m2)患者使用造影剂及全身麻醉术前48h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之后还需停药48~72h,复查肾功能无恶化后可继续用药。

推荐级别:A

国内外指南

《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指南》[3]:碘化造影剂或全身麻醉术可能对二甲双胍的肾脏排泄有一定影响。

对于eGFR60ml/(min·1.73m2)的糖尿病患者,造影或全身麻醉术前不必停用二甲双胍。

对于eGFR在45-60ml/(min·1.73m2)的DKD患者,使用造影剂前或全身麻醉术前48h应当暂时停用二甲双胍,完成后至少48h后复查肾功能无恶化可继续用药。

《年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造影后急性肾损伤防治指南》[4]《ACR对比剂应用手册(V10.3)》[5]学会推荐根据患者的肾功能(eGFR测定),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分为2类:1.当患者无AKI且eGFR≥30ml/min/1.73m2,没有必要在注射碘对比剂前停用二甲双胍,在测试之后也不需要重新评估患者肾功能。2.有急性肾损伤或严重慢性肾脏病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Ⅳ期或Ⅴ期,即eGFR<30ml/min/1.73m2),或正在进行肾动脉导管检查的患者(栓子、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应在检查前48小时暂停二甲双胍,在重新评估肾功能正常后再重新使用。

二甲双胍说明书

盐酸二甲双胍片:最新修改日期:年03月10日碘化造影剂的使用:向血管内注射碘化造影剂可能导致造影剂肾病,这可能引起二甲双胍蓄积和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因此,计划做这类检查的患者,在检查前或检查时必须停止服用二甲双胍,在检查完成至少48小时后且仅在再次检查肾功能稳定的情况下才可以恢复用药。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修改日期:年11月09日下列情况应禁用:静脉肾盂造影或动脉造影前。进行肾脏造影者应于前3天停用本品。

碘造影剂说明书

碘佛醇:最新修改日期:年01月06日无提及二甲双胍碘海醇:最新修改日期:年12月01日使用造影剂可能会导致短暂性肾功能不全,这可使服用降糖药(二甲双胍)的糖尿病人发生乳酸性中毒。作为预防,在使用造影剂前48小时应停服双胍类降糖药,只有在肾功能稳定后再恢复用药。碘海醇针最新修改日期:年03月16日为防止乳酸性酸中毒,在对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人血管内注射含碘对比剂前,必须测定血清肌酐水平。对于血清肌酐/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在注射对比剂时必须停用二甲双胍并在48小时内不能恢复用药,或直至肾功能/血清肌酐达正常值。对于血清肌酐/肾功能不正常的患者:必须停用二甲双胍并将对比剂检查推迟至48小时后。只有在肾功能/血清肌酐水平恒定后才能恢复二甲双胍的用药。对有些肾功能不正常或未知的急救病例:医生必须评估使用对比剂检查的利弊,并需采取预防措施:停用二甲双胍、给病人充足的水分、监测肾功能和仔细观察乳酸性酸中毒的症状。碘普罗胺注射液最新修改日期:年12月20日双胍类(二甲双胍):急性肾衰竭或重度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清除双胍类药物的能力降低,能够引起药物聚积并导致乳酸性酸中毒。使用本品可能引起肾损伤或使肾损伤加重,因此对于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可能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增高,特别是对于已经存在肾损伤的患者。作为一种预防措施,应在使用对比剂前48小时停用双胍类药物,并一直持续到给予对比剂后的48小时。仅在基线肾功能恢复后才重新使用双胍类药。碘普罗胺注射液最新修改日期:年12月20日双胍类(二甲双胍):急性肾衰竭或重度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清除双胍类药物的能力降低,能够引起药物聚积并导致乳酸性酸中毒。使用本品可能引起肾损伤或使肾损伤加重,因此对于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可能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增高,特别是对于已经存在肾损伤的患者。作为一种预防措施,应在使用对比剂前48小时停用双胍类药物,并一直持续到给予对比剂后的48小时。仅在基线肾功能恢复后才重新使用双胍类药。碘克沙醇注射液修订日期:年06月21日为防止乳酸性酸中毒,在对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人血管内注射含碘对比剂前,必须测定血清肌酐水平。对于血清肌酐/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在注射对比剂时必须停用二甲双胍并在48小时内不能恢复用药,或直至肾功能/血清肌酐达正常值。对于血清肌酐/肾功能不正常的患者:必须停用二甲双胍并将对比剂检查推迟至48小时后。只有在肾功能/血清肌酐水平恒定后才能恢复二甲双胍的用药。对有些肾功能不正常或未知的急救病例:医生必须评估使用对比剂检查的利弊,并需采取预防措施:停用二甲双胍、给病人充足的水分、监测肾功能和仔细观察乳酸性酸中毒的症状。

小结

关于造影前48小时是否需要停用二甲双胍,从目前最新的专家共识及指南可知,肾功能正常患者,无需造影前48小时停用二甲双胍(或检查时停)。目前各种版本的二甲双胍和碘对比剂说明书中对是否须在造影前48小时停用二甲双胍,尚无统一意见。鉴于说明书具有法律效应,建议临床根据不同说明书个体化用药。附表1和表2常用二甲双胍和碘造影剂说明书对二甲双胍「遇上」碘造影剂时的处理要求:表1二甲双胍品规说明书对是否需造影前48小时停用汇总表2碘造影剂品规说明书对是否需造影前48小时停用汇总

引起乳酸性酸中毒?

最担心却最无直接相关性。

双胍类药物有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前者因为乳酸性酸中毒已停用。二甲双胍的分子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以从分子水平上促进乳酸生成,抑制乳酸转化,因此理论上二甲双胍也可能导致乳酸酸中毒。

因为二甲双胍相关性乳酸酸中毒死亡率相当高,可高达30%-50%,基于职业习惯的严谨,乳酸性酸中毒一直是医师处方二甲双胍时慎重考虑的问题。这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死亡率高并不代表发生率高,二甲双胍相关性乳酸中毒也不等同于二甲双胍致乳酸酸中毒。

事实上,目前为止,没有确切的证据支持二甲双胍与乳酸酸中毒存在相关性。

?COSMIC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引起乳酸酸中毒的发生率和其他降糖治疗相比,并无显著差异。荟萃分析表明,二甲双胍用于肾功能正常患者不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发生乳酸酸中毒的概率不高于其他降糖药物。

?LimVC等分析一组亚洲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使用情况:结果提示未发现二甲双胍日用量、血乳酸水平以及肾小球滤过率存在相关性。

总之,根据目前的研究,二甲双胍药物本身与乳酸酸中毒确实没有多大的关系。

这一结论与专家共识(《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版)》)相一致:目前无确切的证据支持二甲双胍的使用与乳酸酸中毒有关。同时专家共识还指出:在掌握好禁忌证的前提下,长期应用二甲双胍不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

不过,事实上临床确有二甲双胍相关乳酸酸中毒的报道,甚至FDA统计出其乳酸酸中毒的发生率约为5/,这又该如何解释?

实际上,无论是FDA抑或其他报道,所有二甲双胍相关性乳酸酸中毒的患者都存在至少一个诱发危险因素:肾损伤、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其他诱发低氧血症或急性肾衰竭的情况,比如酗酒、败血症、急性肝功能失代偿、心梗或休克。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在高危因素存在情况下,二甲双胍可引起乳酸酸中毒。

综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二甲双胍药物不会导致乳酸酸中毒,肝、肾功能正常者长期应用并不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

2.二甲双胍发生乳酸酸中毒的概率极低;

3.二甲双胍相关性乳酸酸中毒情况确实存在,一般认为如患者存在高危因素,二甲双胍可引起乳酸酸中毒,但仍需要进一步的证实。

妊娠糖尿病能否使用二甲双胍?

出于安全性考虑不作为一线用药。

二甲双胍常规作为T2DM的一线用药,但其在妊娠期的作用仍有争议。理论上来讲,其潜在益处包括降低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胰岛素需求、减少母亲体重增加;二甲双胍可穿过胎盘,还可能降低胎儿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抵抗,降低大于胎龄儿数量,以及其他胎儿疾病(如新生儿低血糖和呼吸窘迫综合征)风险的降低。

不过,由于胎儿体内二甲双胍的浓度与母亲相似甚至更高,因此不排除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并且,可用于临床指导将二甲双胍作为胰岛素的辅助治疗方案的证据着实不多。

年10月,备受瞩目的MiTy研究结果公布:在T2DM合并妊娠人群中,对于母体和新生儿的影响,与“胰岛素+安慰剂组”相比,“胰岛素+二甲双胍“组总体安全性良好,但“小于胎龄儿”比例明显增加,背后原因尚未探明,并且对孩子的长期影响还需进一步评估。

由于安全性仍存在疑问,二甲双胍并不推荐作为一线用药,这一点国内外主要指南的推荐意见基本一致:

?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如孕期有特殊原因需要继续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应在充分告知孕期使用二甲双胍利弊前提下,在胰岛素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

?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应优先选择胰岛素,在胰岛素不能使用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二甲双胍,但由于其能够通过胎盘,对胎儿的发育和出生后的长期影响尚需评估。

?版《ACOG妊娠期糖尿病临床指南》:胰岛素是GDM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二甲双胍是可以选择的二线药物,当孕妇拒绝胰岛素治疗,或产科大夫认为患者不能安全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可选用二甲双胍。哺乳期妇女应慎用,必须使用时,应停止哺乳。

?版《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给出了相似的建议:胰岛素是治疗GDM的首选药物,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不应用作一线药物,因为它们都通过胎盘到达胎儿,并且由于胎盘功能不全可导致生长受限或酸中毒,二甲双胍不可用于高血压、先兆子痫或有宫内生长受限风险的女性。二甲双胍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和诱导排卵时,应在妊娠早期终止。

本文小结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用药,安全性良好,本身并无肝肾毒性,乳酸酸中毒事件多与患者伴有高危风险因素有关,临床应注意识别。由于安全性尚存疑问,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不推荐一线使用。

提醒:具体用药请遵医嘱,请理性对待用药,本文为科普内容!

来源医脉通内分泌科、好医讲糖、临床用药

声明:本站文章为转载仅作分享,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评论留言删除~

MMC(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etabolicManagementCenter,简称MMC)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牵头,中国医师协会发起成立的国家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通过践行“一个中心,一站式服务,一个标准”原则,实现以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的规范诊治。

对代谢性疾病患者实行全人(血糖、血压、血脂、尿酸、脂肪肝、蛋白尿、眼底、血管等全面干预)、全过程(无病防发病,有病防并发症,有并发症防残防死)的标准化管理(统一检查检验仪器、统一干预标准、统一干预方法、统一控制目标),以期达到降低代谢性疾病及并发症发病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医院内分泌风湿科成立于年,是南阳市临床医学特色专科,医院第一家系统治疗内分泌代谢病的专科。

主要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眼病、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及合并感染发热、妊娠糖尿病等;垂体疾病:如垂体瘤(矮小症、巨人症、溢乳、闭经)、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状腺肿瘤、甲减、甲状腺炎等;肾上腺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肿瘤等;继发性高血压;性腺病:如男女不孕症,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异常等;代谢紊乱:如肥胖症、高血脂、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风湿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mz.com/bzlx/77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