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多种畜禽巴氏杆菌病的病原体,为球杆状或短杆状菌,两端钝圆,革兰染色阴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本菌主要使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病或传染性肺炎等。禽霍乱、牛出血性败血症、羊巴氏杆菌病、兔巴氏杆菌病等均是由不同种属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
多杀性巴氏杆菌以其荚膜抗原分型可以分为A、B、C、D、E等多个血清型,其中在猪群中分离到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为A型、B型、D型,与之相关的疾病主要有两个:猪肺疫(俗称“锁喉风”、“肿脖瘟”)和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01
在猪群中,引起萎缩性鼻炎的主要是D型巴氏杆菌产生的一种外毒素,用此种外毒素接种猪可复制出典型萎缩性鼻炎症状,这种外毒素是导致萎鼻的致病因子。在猪病研究过程中,萎缩性鼻炎的致病原曾出现过争议,现在已经逐渐明晰: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单独感染引起的为非进行性萎缩性鼻炎,危害较小;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与巴氏杆菌协同感染或巴氏杆菌单独感染时引起的为进行性萎缩性鼻炎,影响危害较大。
02
此外,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多引起肺炎、B型多引起出血性败血症,在猪群中常见的猪肺疫就是由多种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严重、急性的有败血性症状。根据猪肺疫的病程长短和临床表现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型。
最急性:出现败血症,突发性死亡。猪肺疫在猪群流行初期,晚上正常进食,未发现明显病症,第二天早上发现病猪死亡现象。明显的症状有体温高达41-42℃,无吃食欲望,体力衰竭,无法行走。最急性猪肺疫病猪,最为突出的症状为咽喉部症状,咽喉部发热红肿、坚硬,波及颈部和耳根,俗称“锁喉风”。发病后病猪会有持续性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口鼻不时流出混有血液白色泡沫液体,可观察到染病病猪皮肤上出现紫红色、蓝紫色斑点,斑点多位于耳部和颈部,下腹部病斑数量少。病猪从发病到死亡用时很短,仅为1-2天,病死率达到%。
急性型:最常见。体温升高至40~41℃,初期为痉挛性干咳,呼吸困难,口鼻流出白沫,有时混有血液,后变为湿咳。随病程发展,呼吸更加困难,常作犬坐姿势,胸部触诊有痛感。精神不振,食欲不振或废绝,皮肤出现红斑,后期衰弱无力,卧地不起,多因窒息死亡。病程5~8天,不死猪转为慢性。
慢性型:慢性猪肺疫发病类型,在猪肺疫疾病流行后期常见,病猪发病初期症状隐匿,逐渐食欲不振,活动频率下降,此后会有持续性的咳嗽,并发生呼吸困难、无力活动行走,从鼻部流出少量黏液。有的病猪会出现关节肿胀、跛行等慢性关节炎症状,有的病猪皮肤会发生痂样湿疹,还有的病猪胃肠道系统受到病毒侵害,发生下痢、腹泻,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方式不当,持续发病时间超过2周就会导致病猪衰竭死亡,病死率约为60%-70%。
03
目前国内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疫苗菌株,多属于荚膜血清B型巴氏杆菌。其中在产的有2个活疫苗菌株:EO株和-株。
其中EO株弱毒株,在上世纪60年代,由中牧股份成都药械厂技术专家用猪源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经过长期的培养选育出稳定的致弱菌株,多年以来该菌株被广泛用作国内众多猪肺疫冻干疫苗及其联苗的生产菌株,为我国预防猪肺疫疫病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04
中牧高效猪三联:猪瘟、猪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三联活疫苗
本文内容以原创为主,部分内容、数据及图片转自于互联网及相关文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