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凤编译
纹身,又称刺青,常理解为用针等工具刺入皮肤底层,辅以染料成色,绘成永久性的花纹或字词等图案。作为一种古老的世界性的文化现象,纹身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同时寓含着丰富多彩的意义。在中国古代,刺字常为一种肉刑,犯人或士兵面额上的刺字以示惩罚和辨识;刺字也被军队或壮士用以明志,示忠以及铭记等,民间广为流传的《岳母刺字》就颇有此意。
我国一些民族也有纹身习俗,多代表一种对美和宗教的信仰。然而,在一些影视文学作品中,黑社会分子常有纹身以显威力。久而久之,纹身似乎成为一种暴力野蛮和不良的象征,人们逐渐对纹身产生一种恐惧感。
如今,随着思想观点的改变,人们逐渐淡化了纹身与野蛮暴力之间的构联,视它为一种流行时尚,彰显个性和人格以及表达自己情感或者诉求的视觉方式。值得一提的是,纹身可以用来遮盖皮肤伤疤等视觉瑕疵,有美化之效。当今社会认同感的提高使得纹身人数快速增长。一份来美国权威调查机构HarrisCompany数据显示:美国成人纹身人数比例从年的16%上升到年的21%。目前纹身人数比例可能会更高。受西方流行文化的影响,我国成人纹身数量在过去十年里也呈明显增长趋势。这种纹身包容度的改变,也催生了纹身相关行业的发展,无疑会增加社会就业机会。
然而,在热烈追求纹身这种流行文化的同时,人们也需要了理性的认识纹身所带来的潜在的健康风险。纹身制作主要包括破坏皮肤和植入外界异物两大步骤,涉及到纹身墨水,针刺工具和有色染料的使用,因此,纹身也存在潜在的病原菌或病毒感染,皮肤异物过敏等健康威胁。最新一期的《接触性皮炎》(ContactDermatitis)上的一篇文章显示,大约有10%的纹身者遭遇了与纹身相关的感染、痒、肿胀、红斑等健康问题。科学媒介中心希望通过编译和整理最近国内纹身相关的健康风险报道,以提高人们对纹身潜在健康因素的全面认识,使纹身爱好者更健康安全的享受这种流行文化。
纹身操作首先需要刺破皮肤,这其实是对皮肤的一种破坏,而皮肤的伤口愈合力更是因人而异,因此,皮伤、皮炎和皮肤病患者且不可盲目纹身,应参考医生和专业纹身师的评估和建议。否则,纹身可能会加重原有病疾,造成严重健康后果。
第二,纹身操作涉及到针刺皮肤和染料植入。因此如果针刺工具等没有经过灭菌消毒处理,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能随之进入机体,引起感染性疾病,例如脓包,如果创伤面积大,细菌毒力强,甚至可以引起败血症,危机生命。由纹身而引起的乙肝病毒感染的病例在医学界已有明确报道,因此应该特别警惕经由纹身针刺工具传染的高危病毒,如HIV、丙肝以及破伤风等。同时高质消毒过的针刺工具和安全的操作环境也并不能完全杜绝纹身感染风险,这是因为纹身药水也很有可能是传染病原微生物的载体,而且关于药水的管理远比针刺工具消毒无菌处理困难的多。医学界权威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经报道一起纹身人群暴发非结合性龟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chelonae)感染的事例。经过逐一排除,研究人员最终确定此次疫情的感染源来自纹身墨水。因此纹身墨水的生产、装配、墨水再稀释等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应该加以严格控制。
第三,纹身药水潜在的毒性也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带来癌症、感染、生殖缺陷等健康问题。各色的纹身颜料主要化学成分是一些重金属化合物。植入体内后,这些染料可能对不同体质的人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引起过敏性反应。较为突出的是皮肤异物肉芽肿性反应,例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一名纹身者的纹身皮肤发生肉芽肿,引起了系列反应性关节炎。通常这类过敏反应可发生在纹身的任何阶段,且不易预测和控制。一旦毒性反应发作,往往需要去除这些颜料异物,然而这些颜料很难立即去除。另外,纹身药水中其它的有机成分也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反应。例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因纹身药水中黑色染剂——对苯二胺——导致纹身者皮肤产生灼烧感和瘙痒等过敏反应。纹身药水中可能还含有其它未知无机和有机化学成分,它们对人体皮肤或其它器官的毒性更是未知。
第四,纹身颜料中金属化合物的成分,尤其磁性金属铁,能干扰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严重影响成像质量。因此预备纹身者也必须考虑将来因纹身对MRI造成误断的风险。
第五,纹身去除不易。有数据表明,由于工作和感情等各种因素,目前有高达20%的英国纹身者产生后悔感,然而,清除纹身并非易事,目前主要依靠激光清除技术,该技术可以去除一些颜色单一、图案面积小的纹身,但仍然不能恢复到皮肤无印无疤状态。对颜色复杂和图案较深的纹身,可能需要手术切除和皮肤植入等整形方法,但同样也有留疤。另外,以上清除手术对肤质也有要求,清除手术同时也存在感染和发炎的风险。因此,这些因素无形中会加重后悔纹身者精神和物质上的负担。
纹身是一种私人化的选择,然而考虑以上利弊因素,美国不少州对青少年纹身进行了法律限制,例如有些州要求未成年人未经父母允许不得纹身。另外,也有相关管理条款规范纹身产业。在我国,尽管有庞大的纹身人群基数和潜在的纹身产业,然而仍缺少适当的行业管理规范和法律保护。最后我们认为在尊重纹身这种行为的同时,也需要理性认识其潜在弊端。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刊物和机构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事宜:crispsmc
crisp.org.cn。科学媒介中心(ScienceMediaCenter)秉承着全球视野,时代高度,历史纵深,科技前沿的理念,致力于传播科学共同体权威,理性,及时,准确的声音,并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科学传播的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