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潮湿多变,是多种流行性传染病毒的高发期。小朋友体质相对比成人弱,很容易因感染一些季节性流行病菌而生病。因此,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孩子,作为家长就务必要防范以下传染疾病。
麻疹
病原体:麻疹病毒
传染源:麻疹病人传播途径:飞沫(咳嗽、打喷嚏、说话)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7-21天(平均为10-14天)
传染期:出疹前后5天
流行季节:冬春季
临床表现:
前驱期:发热3-5天伴呼吸道卡他结膜炎等症状颊粘膜周围有红晕的0.5-1mm灰白色小点出疹期:持续2-5日,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面、颈部开始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
恢复期:疹退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落
风疹
病原体:风疹病毒
传染源:病人,先天性风疹患儿,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母亲在孕期患风疹可以通过胎盘侵入胎儿。
易感人群:人普遍易感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
传染期:皮疹前7d到疹后7d均具有传染性;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婴儿可以在出生后1年的时间内排毒
流行季节:冬春季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轻微,出现头痛、咳嗽、咽痛等症状,以发热、皮疹及耳后、枕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和疼痛为特征。临床表现与麻疹较难鉴别30~50%为亚临床感染并发症:成人多见,主要有关节炎、关节痛(70%女性患者出现)、脑炎、出血性表现。
流行性腮腺炎
病原体: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空气传播,飞沫为主接触传播,污染唾液的衣服、玩具、食品、人群
易感性:无感染史、免疫史者普遍易感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传染期:腮腺肿大前6d~肿大后9d传染性最强临床表现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约20%为无症状感染者并发症脑膜炎、脑膜脑炎等。
百日咳
病原体:百日咳杆菌
传播途径:飞沫、家庭内传播常见易感人群:未免疫儿童、成年人
传染期:2-3周病程:2-4月
流行季节:夏秋高发潜伏期:6~20d(平均7~10d)
临床表现:
卡他期:起病可有中、低度发热,同时出现咳嗽、打喷嚏、流鼻涕。3-4天后发热感冒症状消退,咳嗽加重,可持续一周左右。
痉咳期: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后可有鸡鸣样吸气,昼轻夜重,病程2~4周或更长。
恢复期:轻度咳嗽可持续4周或更长。
流行性脑膜炎
病原体:脑膜炎奈瑟菌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方式:呼吸道飞沫+分泌物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以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为高危人群
潜伏期:2-10天(平均4天)
传染期:1周病死率≥10%+并发症(后遗症)中耳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肺炎、脑积水、硬脑膜下积液、肢端坏死、眼病、大面积组织坏死、耳聋10%~20%的存活者将留有长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障碍、听力损伤等。
临床分型:感染后病变分布及程度不同。普通型、轻型、暴发型、慢性败血症型临床表现: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症状,皮肤、粘膜出现瘀点或瘀斑
流行性感冒
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潜伏期:1~3天
传染期:潜伏期末至急性期约7天隔离期:病后7天
流行季节:冬春季
临床表现:
发热、肌痛、头痛、不适呼吸道症状:干咳、咽喉痛和鼻炎并发症:流感病毒性肺炎、加重既往基础疾病,或继发细菌性肺炎、鼻窦炎、中耳炎及其它合并感染,严重者导致死亡病程:自限性,多数患者症状3-7天即可缓解。
水痘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飞沫、直接接触
易感者:均可感染成人感染症状较重
潜伏期:2~3周,一般为14~16天
传染期:发病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为止隔离期:疱疹全部结痂为止,或病后14天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高发
临床表现:
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1-2日出现皮疹:躯干→头部→四肢皮疹呈向心分布,以躯干为多形态:红色斑丘疹→椭圆型水滴样小水泡,周围红晕→水疱内容物变浑浊,水疱破溃→结痂结痂后一般1-2周脱落痊愈后不会再得水痘,再发病带状疱疹
手足口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密切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多发生5岁以下幼儿季节:全年均有发病,5-8月多发
潜伏期:一般2-10天,平均3-5天
传染期:到粪便中不再排病毒(约14天)
临床表现:发热出疹:手、足、口、臀;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诺如病毒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为主要途径,通过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潜伏期:2-72小时,常见为12-48小时
传染期:患者从发病到康复2周内的泻吐物中均可检出病毒。
隔离期:症状消失后72小时。
临床表现:
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继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见头痛、寒战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