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BNP与NTproBNP有什么

点击上方“好医术心学院”加星标每天看好文

B型利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是目前在心衰诊疗中应用最广泛的生物标志物,两者在临床应用中有什么差别?升高多少时提示心力衰竭?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BNP和NT-proBNP的来源

BNP在年首次从猪脑中分离出来,但人们随后发现它主要由心脏产生。它与心房利钠肽(ANP)、C型利钠肽(CNP)等同属利钠肽家族。

BNP是在心室壁受到扩张或牵拉时由心脏合成的一种肽类激素,心肌细胞合成其前体多肽,即B型利钠肽原前体(pre-proBNP),含有个氨基酸,后被剪切为含有个氨基酸的B型利钠肽原(proBNP)和信号肽,在分泌过程中,proBNP进一步被分裂为含有76个氨基酸的NT-proBNP和含有32个氨基酸的有生理活性的BNP,二者产生的比例为1∶1。

BNP在体内的半衰期仅20-30分钟,而NT-proBNP可达分钟。

心肌张力是刺激BNP和NT-proBNP释放的主要因素,心肌缺血、激素和细胞因子的调节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影响BNP和NT-proBNP水平的因素

1.年龄、性别及体重:是影响正常人BNP和NT-proBNP水平的常见因素。

BNP和NT-proBNP水平随着成人年龄增长而升高,可能与高龄导致的心脏舒张功能改变有关;

研究发现,正常女性BNP和NT-proBNP水平高于男性,可能与激素水平有关;

此外,肥胖者较非肥胖者BNP和NT-proBNP水平低,表现为BNP/NT-proBNP与体重指数(BMI)成反比,这可能与肥胖患者体内脂肪细胞的BNP清除受体表达增加,导致BNP清除能力增强有关。

2.肾功能:

BNP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进降解,一条是中性肽链内切酶途径,另一条是钠尿肽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途径,因此,BNP浓度受肾功能影响较小。

而NT-proBNP主要通过肾脏代谢,因此受肾功能影响较大;NT-proBNP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也被认为与增龄伴随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NT-proBNP清除能力下降有关,因此NT-proBNP诊断急性心衰的界值需要根据年龄进行调整。

3.除心衰以外的其他心血管疾病:其他能够引起心室壁牵拉和张力增高的心血管疾病,也会引起BNP或NT-proBNP水平升高,如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心包积液或压塞、缩窄性心包炎、心腔内异常通道、肺栓塞和肺动脉高压等。

4.非心血管疾病:能引起心房扩张、血容量增加、血钠离子浓度增高、血管紧张素增多的其他疾病也会使得BNP或NT-proBNP水平升高,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肺部疾病、甲亢、败血症、烧伤、卒中、肝肾功能异常以及休克等疾病。

5.药物影响:在使用人重组BNP(新活素)治疗心衰时,由于检测所采用的抗体无法区分内源性和外源性BNP,检测的BNP水平增高,影响结果判读,不过新活素的影响在4-5个半衰期(约2h)后会消失。此外治疗慢性心衰的新药LCZ(中性内肽酶抑制剂)会减缓BNP的降解速度,也会使得BNP水平升高。相比而言,NT-proBNP不受人重组BNP和中性内肽酶抑制剂的影响。

综上所述,BNP与NT-proBNP的区别见下表:

因此,根据清除机制不同,适应于不同疾病诊断不同,如肾功能不全者建议选用检测BNP来评估心功能状况;根据半衰期不同,BNP通常反映的是当前的心血管事件,而NT-proBNP反映的是近2小时之前的心血管事件。根据影响因素、稳定性的不同,抽血检验的注意事项也有所不同。

BNP和NT-proBNP

在急性心衰诊断中的应用

使用BNP和NT-proBNP进行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该项指标的主要应用之一。

1.排除急性心衰的界值:

BNPng/L、NT-proBNPng/L为排除急性心衰的临界值。

2.诊断急性心衰的界值:

BNP>pg/mL,NT-proBNP水平应根据年龄和肾功能不全进行分层:

50岁以下的成人血浆NT-proBNP浓度>pg/mL;

50-75岁之间血浆浓度>pg/mL;

75岁以上应pg/mL,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时应>0pg/mL。

NT-proBNP0ng/L提示心衰患者短期死亡风险较高;0ng/L提示长期死亡风险较高。

3.灰区值:

定义为介于“排除”和按年龄调整的“纳入”值之间的值,评估其临床意义需结合其他临床指标,如有无咳嗽、是否已经接受利尿剂治疗、有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既往心力衰竭史等,排除其他可能引起BNP/NT-proBNP升高的疾病。

BNP和NT-proBNP

在慢性心衰诊断中的应用

在慢性心衰的临床应用中,BNP/NT-proBNP主要用于排除心衰诊断。

排除慢性心衰诊断的界值:BNP35ng/L,NT-proBNPng/L,在此范围内,心衰的可能性非常小。

而用于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BNP/NT-proBNP界值,目前难以确定,这是因为慢性心衰患者的BNP/NT-proBNP水平总体低于急性心衰,需要与多种可引起BNP/NT-proBNP升高的非心衰疾病相鉴别。

参考文献1.韩治伟,刘晓飞,王勇.正确解读BNP和NT-proBNP[J].医院学报,,27(02):-.2.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小组.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9(6):-.3.张健,张宇辉.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2(02):98-.4.胡大一,刘梅颜,吴寸草,.中西方BNP专家共识[J].中国医药导刊,,11(10):-.

说明:

本文投稿,作者授权好医术心学院原创发布,仅做学习交流,转载需授权。

投稿邮箱:Alice.hou

haoyishu.org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送你一堂会员体验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mz.com/bzzz/71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