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抗生素,大家肯定会想起到青霉素,头孢等这些常见的药物,但是抗生素分为哪几类?我们的头孢唑林钠又属于哪一类,今天就带大家学习下抗生素的知识。
首先大家需要了解抗生素分为几个大类:
表一:抗生素分类:
分类
代表类别
作用特点
优势
一、β-内酰胺类
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其他β-内酰胺类,如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碳)青霉烯-培南类等
β-内酰胺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酶阻止细胞壁黏肽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
哺乳动物无细胞壁,而对肌体毒性较小。β-内酰胺类药物品种多,抗菌谱宽,抗菌活性强,适应症广,毒性相对低,因此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二、氨基糖苷类
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大观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依替米星
氨基糖苷类对各种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均有一定抗菌作用,属于静止期杀菌剂。链霉素、阿米卡星对结核分枝杆菌疗效较好。具有肾毒性、耳毒性,不作一线用药
具有明显的的抗菌药物后效应,因此其有效抗菌时程达24h,每日给药1次即可。
三、大环内酯类
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
通过阻断50s核糖体中肽酰转移酶的活性来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属于快速抑菌剂。
主要用于治疗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和阴性球菌、某些厌氧菌以及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除了抗菌作用外,还具有其他广泛的药理作用。
四、氟喹诺酮类
沙星类(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干扰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细胞壁缺损,菌体失去保护屏障,细菌破裂溶解死亡,可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组成复方制剂,如哌拉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大部分药物需皮试。
属于时间依赖性抗生素,一般每日多次给药,能达到较好杀菌效果。
五、青霉素类
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等
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
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
六、林可霉素类
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等
对金黄色素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者)、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及大多数厌氧菌都有良好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大都无效。
主要用于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放线杆菌等引起的口腔、腹腔和妇科感染。治疗需氧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的呼吸道、骨及软组织、胆道感染及败血症、心内膜炎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骨髓炎为首选药。
七、多肽类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
糖肽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尤其是MRSA和MRSE有强杀菌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耐多种抗生素的金葡菌重症感染及对青霉素过敏的链球菌性心内膜炎的患者。
如表一所示:抗生素分为七大类,而我们的头孢唑林钠属于β-内酰胺类。而β-内酰胺类又细分为:根据抗菌谱、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以及肾毒性的不同,头孢菌素类又分为一到五代。
作用机制:与细菌细胞内膜上主要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使细菌细胞壁合成障碍,细菌溶菌死亡。适应症:适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下列感染:1、呼吸道感染:由肺炎链球菌、克雷伯菌属、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敏感和青霉素耐药)、和A型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包括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等。2、尿路感染:由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属和一些肠杆菌和肠球菌属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3、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敏感和青霉素耐药)、A型β-溶血性链球菌及其他链球菌属细菌引起的皮肤及软组织感染。4、骨和关节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骨和关节感染。5、败血症:由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敏感和青霉素耐药)、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引起的败血症。6、感染性心内膜炎: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敏感和青霉素耐药)及A型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7、肝胆系统感染:由大肠埃希菌、各种链球菌属、奇异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属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肝胆系统感染。8、生殖系统感染:由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属及部分肠球菌引起的生殖系统感染(如前列腺炎、附睾炎)。9、围手术期预防感染:本品也可用于外科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预防用药。能降低受污染或潜在污染的患者的某些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用法用量:静脉缓慢推注、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一次0.5~1g,一日2~4次,严重感染可增加至一日6g,分2~4次静脉给予。静脉给药时间不得低于30分钟。综上所述,我们的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为第一代头孢抗菌素,适应症广泛,原料为进口原料,实为抗生素中的金品抗生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