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27周的极早早产儿,体重仅克,成年人手掌大小、全身发紫、无法自主呼吸与进食……3月24日,浏阳妇幼新生儿科里出现了这样一幕。
“那么轻的一个小孩子……只要看到他,你立马就能意识到,他还没有做好任何准备就提前来到这个世界想要与家人团聚。”
“在母体子宫与外部世界之间,这些新生儿迫切需要一个临时的庇护所。”新生儿科黄晓亮主任说,“胎儿的生存呼吸都在液体环境中进行,而子宫外的世界就如“旱地”,对“粮草装备”尚不齐全的早产儿来说,贸然“登岸”往往凶多吉少。一般人安之若素的环境,对新生儿来说则仿佛在枪林弹雨中穿行,稍不留神就有性命危险。”
这个临时的庇护所相当于模拟子宫,主体是一个新生儿恒温箱,箱内温湿度可以自行调节,用来维持温度和湿度。恒温箱里为宝宝们制作了“鸟巢”和“水床”,所准备的贴身物品都是经过高压灭菌后的,为"小小宝贝"们提供温馨舒适的成长环境。这个模拟子宫的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则是呼吸机和中心静脉置管,呼吸机好似妈妈的亲吻,让爱意弥散在空气里,附着在呼吸机的湿化罐里,随着宝贝的每一次呼吸而游走;中心静脉置管好似妈妈的怀抱,让爱意居住在每一批营养液顺着输液管进入宝贝的血液里,随着血液传递至宝宝的全身
“对于早产儿的救治如同闯关。”黄晓亮主任对同事们说,“闯过这一关,或许还有惊险的下一关。”呼吸衰竭、颅内出血、血糖不稳定、高胆红素血症、严重感染、持续肺动脉高压、喂养不耐受等症状,都是大多超早产儿要经历的关口。
“呼吸就是所有早产儿首先面临的关口。”责任组长刘伟红医生说,“所以他出来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呼吸窘迫。”当这些小生命面对生命的考验时,那只有手指粗的胳膊,拳头大脑袋的小身体里却迸发出顽强的生命力。他们可以不会吃奶,不会排便甚至不会呼吸,但他们知道自己并不孤单,因为有全体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地呵护。
现在我们科室30周以内的早产宝宝有4人,34周以内的早产儿有7人,近期PICC置管患儿有4人,上呼吸机宝贝有近十人,面临这么多“小小宝贝”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细心和爱心,每一个生病宝宝都是折翼的天使,不能在妈妈温暖的子宫里呆到足月就提前出来了,早产妈妈们肯定心疼得不得了,这么点大的小人儿,如何让他越早赶上足月宝宝的脚步呢?别着急,你听过“追赶生长”吗?其实只要护理得好,早产宝贝变“肥仔”不是梦,看看我们小22床,经历了78个日日夜夜,在叔叔阿姨们的照顾下体重由原来g长到2g健康壮壮的出院啦!
是的,刚出生的宝宝很脆弱;但是,他们却比你想象坚强,只有你擅用正确的方式,拥有精湛技术和无限的爱,才能使原本孱弱的早产儿日复一日的茁壮成长。
爱在身边
祝福每位早产妈妈,上天给了你们磨难,以此见证你的伟大和坚强。
也祝福早产宝宝,虽落后起点,却完全可能赢在终点。
一路有你,一路有我,为早到的天使,许一个美好的未来!
专家介绍
黄晓亮新生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南华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共党员,第十三届长沙市党代会党代表,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沙市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新生儿科临床工作10余年,曾在上海医院、医院、医院进修;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曾荣获浏阳市政府“嘉奖”及浏阳市“最美共产党员”及“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在新生儿疑难病例治疗、新生儿危急重症抢救等方面积了丰富的经验。
主攻方向: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重度黄疸换血、新生儿败血症、颅内感染
编辑:李星
审核:宣传信息科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