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脐带残端是和新生儿的血管相通的,如护理不好细菌可能侵入,轻者引起脐周发炎,重者会造成败血症而危及新生儿的生命。新生儿脐部的护理主要是保持局部的干燥和清洁,避免排泄物污染。每天要在洗澡后用消毒棉签蘸温水或用75%酒精清洁脐部,擦时从脐根部呈螺旋动作向四周擦拭,不可来回乱擦,以免把周围皮肤上的细菌带入脐根部,再盖上消毒纱布,并将纱布固定好;若脐部有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发红,表示感染加重,要用75%酒精擦洗3-4次,千万不要涂龙胆紫,因龙胆紫可使脐部表面结痂,使内部分泌物排不出去,以致感染加重。如在脐根部发现有肉芽组织、脓性分泌物、红肿或臭味,说明有感染,应找医生及早处理,防止发生败血症。
一、临床表现
细菌侵入的感染灶并不明显,常不易找到,有时因检查不全面而被漏查,特别被衣服遮盖的部位如背部、骶尾部、四肢和腋下。
足月儿和晚期新生儿(生后2~4周)临床症状有发热、拒食、神萎或烦躁不安,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症状不典型,表现为拒奶、溢奶、不哭、不动、面色苍白、体重不增、体温不稳、有时体温不升。
除上列症状外,下列表现提示有败血症可能。
①黄疸加重或减退后又复现。有时黄疸可能是本症的主要表现。
②肝脾轻度或中度肿大,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③瘀点或瘀斑不能以新生儿紫癜或外伤解释。
严重败血症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低。或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呕血、便血,或肺出血。
欧美国家常见的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败血症,我国也有报道。美国孕妇阴道和直肠GBS带菌率高达20%~35%,出生的婴儿生后3天内约有40%~75%带同型细菌,但发病的仅1~2%。GBS败血症分早发和晚发两型,早发型感染来自宫内或产时,GBSⅠa、Ⅰb、Ⅰc、ⅡⅢ各型都可能是病因。主要累及肺脏。婴儿在生后0~4天发病,临床表现和肺部X线片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相似,甚至病理改变也相仿。晚发型感染多来自医护人员,90%由GBSⅢ型引起,起病多在出生5天后,约80%并发化脓性脑膜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