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选菌说:
曾经看过一部灵异小说(俗称鬼故事),其中主角遇到一个事件。
当事人因为加入了一个“死亡游戏”,不得不按照对方的要求,完成所谓的“恶作剧任务”,比如推倒老人、剪断电线、火杀人等等。
一开始,当事人觉得很有趣,到了后来,完成的任务越多,难度越大,底线不停地掉,这人才感到后悔。
然而,后悔已经没用了,如果不去完成“任务”,就会被“鬼”杀死。
当时,我以为只是作者脑洞太大。
直至了解到现实中的一些案件后,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说“艺术源于生活”。
原来,这个世上真的存在“死亡游戏”,而且就藏在我们孩子身边,在TA的手机里!
0
死亡游戏:那些坏人正在引诱孩子自杀
上个月2号,据阿根廷媒体报道,有一名2岁女孩自杀了,原因与一款叫做“Momo”的“游戏”有关。
据调查,“Momo”通过黑客攻击,获取到他人隐私,以此胁迫对方参与挑战,要求打电话给一个陌生号码,然后就会有一只可怕的鸟人跳出来,跟你聊天。
这只特别恐怖的鸟人取自一名日本艺术家的作品。
这种聊天可不是好事,Momo先是通过血腥恐怖的图片或视频引起恐慌,然后会泄漏一些你的个人信息,以此威胁你去自杀。
借助WhatsApp,Momo迅速扩散到全球,如今在中国一些社交聊天工具也能发现其踪迹,值得我们警惕。
前不久的“蓝鲸游戏”,闹出的动静更大。
成都2岁女孩小雅正因深陷“蓝鲸游戏”,仓皇不可终日。原本活泼的孩子,变得内向,不敢一个人睡觉。
“蓝鲸游戏”诞生于俄罗斯,至今已经造成上百例相关的青少年自杀事件,并且在去年入侵到中国的社交网络。
截至目前,英国、阿根廷、墨西哥、中国等都发现类似案例。
父母离异的小姚,正是这款“游戏”的受害者之一。
小姚从听一些压抑的音乐开始,到在自己身上刻字……
在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后,他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决定去做终极任务——自杀。
幸好,警方接报后介入,才制止了他自杀的行为。
所谓“蓝鲸游戏”,其实就是由反社会人格障碍者设置的一套规则,是一种在网上诱导、操纵参与者自残甚至自杀的恶劣行径!
在加入相关的群组后,就会有管理员出来对“玩家”下命令,要求每天完成个任务,直到要求“玩家”自杀。
那些任务,可不是什么好玩的:
每天凌晨4点20分起床
看一整天的恐怖片;
在胳膊上用到刻出鲸鱼的图案;
……
结束自己的生命。
“死亡游戏”是想进就能进,但不是想退就能退。
管理员会有意识地收集“玩家”的真实信息,如家庭住址、裸照等等隐私。若有“玩家”想要退出,就会被威胁,他们会对现实中的亲朋好友下手。
死亡游戏的“玩家”,就像是鬼故事中,被冤鬼缠身的当事人,日日夜夜遭到身心双重打击。
02
为什么游戏进入者很难挣脱?
设计“蓝鲸游戏”的人,其实是一名驱逐出大学的心理学专业学生,他将自己的学识用在了不恰当的地方,诠释了有才无德的危险性:
其一,要求在凌晨4:20起床,是因为这个点,人的精神最为脆弱。
此时,起床看恐怖电影,本质上是在进一步摧毁“玩家”的心理防线,加深这一份脆弱。
其二,“任务”从易到难,难度逐步加深,其实逐步破坏“玩家”的抵触心理。
《为什么要自杀》的作者托马斯·乔伊纳说:“任何使人们习惯疼痛、受伤或者死亡的经验,都有可能使他们越来越无所畏惧。”
就像是走楼梯,“玩家”第一天割了自己一刀觉得无所谓,第二天割了两刀有昨天的铺垫也觉得没什么,到了最后,底线不停地降低,走向死亡,就不足为奇。
其三,管理员的设置,实际上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主持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无异。
著名的“路西法效应”告诉我们,一个好人,在特定的环境下,担任特定的角色,TA会不知不觉地做出平时难以置信之事,渐渐变成一个魔鬼。
“蓝鲸游戏”的管理员未必就是个恶人,但当TA掌握了命令“玩家”的权力,TA就会努力办好自己的角色,诱导“玩家”完成一个个自残任务,直至令其自杀。
尼采说:“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不需要自杀的管理员,享受到引人致死的快感后,很容易越陷越深。
而实际上,这些管理员也是被“游戏”控制的可怜虫。
03
他们都是一些什么人?
电影《沉默的羔羊》中,男主角汉尼拔看上去学识渊博、风度翩翩。
事实上,他却是个“食人魔”,能够快准狠地切开人体。
这个形象,成了许多人心中“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典型。
在心理学上,有一类人被称为人格障碍者,即指其人的性格特征、心理、行为模式与正常人有所偏离,在给自己带来痛苦的同时,还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其中,有一类型叫做“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突出表现为缺乏道德意识和责任心,其行为具有冲动性、攻击性,不顾一切后果。
他们不在意自己是否犯罪,乃至被捕也不会后悔,更加不会在乎他们是否给别人造成了痛苦。
据说,“蓝鲸游戏”的设计者在审讯时说过:
“我只是在帮社会清除垃圾”
“他们不过是一些生物垃圾,对社会没有任何价值,没有人在乎他们死了会有什么后果”
“那些小孩,都死得很高兴”
这就是典型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
这类人看上去与常人一般,实则心里面伦理道德严重缺失,蔑视他人的生命。
就好像在《新警察故事》吴彦祖饰演的角色,一个出色的高富帅,却无视社会规则,情绪极不稳定,有着强烈的攻击性。
有心理学博士认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的数量在人群中占比4%左右,高达数百万。
换句话说,在我们身边,很有可能就藏着一名具有危险性的人物。
04
自残/自杀的孩子在想什么?
除了“蓝鲸游戏”和“Momo”,还有一种“游戏”被称作“人体刺绣”。
“人体刺绣”,顾名思义,即用针线将手、躯体、甚至是脸给缝起来,其源于日本某动漫作品里的角色。
对于这种自残行为,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却是觉得很帅很酷,跟风到底,甚至还出了教程。
他们却不晓得,这种“穿针引线”,不仅会疼会痛,而且还有可能造成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如败血症等严重疾病。
为什么孩子会跟风这种自残式的“游戏”?
有心理专家指出,无论是“蓝鲸游戏”还是“人体刺绣”,这类游戏之所以传播开来,主要还是由于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医院副院长说:“从心理学上说,青春期儿童容易对成年人产生逆反心理,并可能尝试用极端方式证明自己的独立性。”
人都渴望被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医院达力士卡泊三醇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