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新生儿生后第一个出现和要面对的情况就是黄疸,但是由于对此认识不足,一些家长十分紧张,另一些家长又过于松懈。在此我们向宝爸宝妈们科普一下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解除您的困惑之处,纠正一些新手爸妈们在认识上的误区,使您的宝宝安全的渡过这一关键时期。
1.怎么判断宝宝已发生黄疸?(医学定义太专业,说点通俗易懂的吧)
黄疸就是我们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皮肤、巩膜、粘膜变黄。原因就是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
2、每个宝宝多少都会有黄疸,不需要治疗。(错误)
虽然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都会发生黄疸,但我们东亚人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于其他种族。我国新生儿出现黄疸的比例在足月儿大概50%,早产儿大概80%,但并不是所有宝宝都会出现黄疸。
轻微黄疸对大部分宝宝没有什么伤害,这是一个正常的成长过程。但严重黄疸最主要的危害在于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尽管造成大脑损伤发生的比例并不是%,有些宝宝没有治疗也没有受到影响,但是严重的和一些高危因素存在的黄疸就可能对宝宝产生危害,最可怕的就是胆红素入脑造成的神经损伤,一旦出现神经损害,后果就相当严重,而且难以逆转。
以往医学认为,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当血清胆红素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时,有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是指过高的间接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可造成永久性脑损伤包括眼球运动障碍、听力障碍、不协调运动、脑瘫、智力低下等。
最新研究发现:当新生儿血清间接胆红素值未达到能引起胆红素脑病的程度或黄疸持续不消退时,也有可能出现胆红素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简称为BIND),BIND会导致婴儿期及儿童期的一系列不同于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如嗜睡、反应欠佳、呼吸暂停、学习障碍、自闭症、多动症、听觉失同步化、视觉聚焦障碍等。对BIND的研究提示我们,对所有出现黄疸的宝宝,均应加强随访,监测黄疸的变化,及早发现异常并给予相应干预。而且蓝光治疗的副作用相当小,所以建议如果黄疸严重或是有明确的高危因素,还是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住院治疗。
3、黄疸值高才需要治疗。(错误)
病理性黄疸如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产生的新生儿ABO溶血病,常发生与母亲为O型血,而父亲非O型血所生的婴儿。母亲为RH阴性血,在第二次受孕后婴儿发生RH溶血病的几率将大大增加,另外新生儿败血症、巨细胞病毒感染、胆道发育畸形,颅内出血,头颅血肿等都会导致黄疸的发生及快速进展,如果不积极处理原发疾病,黄疸很有可能越来越严重或迁延不退,对这一类黄疸,不能等待其自行消退,需要给予退黄治疗。
黄疸对宝宝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程度和高危因素,如果存在高危因素、黄疸加重快、程度很高就需要及时干预,这些都需要医生的专业知识,通过测定胆红素值与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生后日龄等综合性指标来判断新生儿黄疸的严重程度,而不是单单只看胆红素值这一个指标的高低,此时切忌自行判断,建议尽早咨询儿科医生以得到及时的治疗。
4、出现黄疸时应该停喂母乳,防止黄疸加重。(错误)
有些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会比人工喂养的新生儿黄疸明显。但是这多数是喂养不当造成,而并非母乳本身。这时应该首先检查喂养方法是否恰当,而不是武断地停母乳。良好的喂养方式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促进胆红素从大便中排出,来减轻黄疸程度。因此这时更应该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性黄疸为排他性诊断,其诊断需要排除其他病理性因素,母乳性黄疸有可能导致较高程度的黄疸,也需要严密监测黄疸水平,必要时行退黄治疗。
5、蓝光治疗对眼睛不好。(您白担心了)
所有宝宝接受蓝光治疗时都会戴上眼罩来保护眼睛,不用担心。新生儿黄疸治疗所用蓝光为波长~nm的蓝色可见光,太阳光中同样含有这些波长的光线。
光疗的常见副作用有:发热、腹泻和皮疹,但多不严重,停止光疗后很快能恢复,不留后遗症。
6、多喂水和葡萄糖水、多排尿可以退黄。(最常见的误区)
胆红素在体内主要是通过大便排出,通过小便排出非常少。所谓多排尿可以退黄并不正确。对于肚量有限的小宝宝来说喝白开水和葡萄糖水会胀肚子,导致吃奶量减少,使胆红素通过大便排出减少,反而不利于黄疸消退。
7、晒晒太阳就能退黄。(不完全正确哟)
太阳光直接照射能够帮助退黄,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日光中蓝色波长光量有限,而且在家中很难做到裸露大面积皮肤接受日光,就算能做到也容易造成紫外线灼伤和受凉感冒。所以我们不建议依靠晒太阳来退黄。
对宝宝而言,退黄治疗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的方法是蓝光光疗退黄,严重黄疸的宝宝还需要白蛋白,换血等治疗以帮助其快速退黄。
8.在家里如何判断宝宝的黄疸程度?(宝宝不会装病,感觉有异常一定要及时就诊)
经阴道产分娩的宝宝往往生后2-3天就会从产科出院回家,剖宫产娩出的宝宝多半在生后4-5天也会出院回家,回家时宝宝可能尚未出现黄疸或刚刚出现黄疸,而宝宝的黄疸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作为家长需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