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确诊1例鼠疫,疾控部门别在这种地方

7月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8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辽宁2例,上海2例,四川2例,内蒙古1例,广东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内蒙古1例,上海1例)。

我省昨日疫情通报

7月6日0-24时,无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截至7月6日24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3例,医院隔离治疗1例。

当日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截至7月6日24时,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例,均已出院。

当日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所有无症状感染者均已解除集中隔离和医学管理。

目前,全省追踪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人,所有密切接触者均已解除集中隔离和医学观察。

日前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确诊一例

腺鼠疫病例

北京疾控发出重要提醒

7月5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温更镇1名牧民,医院就诊期间,经专家组确诊为腺鼠疫病例。患者发病前曾在鼠疫疫源地内活动。目前,医院隔离治疗,病情平稳。

专家提醒广大公众:严格按照鼠疫防控“三不三报”的要求,切实做好个人防护,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三不”: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

“三报”:发现病(死)旱獭及其他动物要报告、发现疑似鼠疫病人要报告、发现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要报告。

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尽量避免去人群拥挤场所,去医疗机构就诊或个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时要及时佩戴口罩。

若怀疑自己与病例有过接触可向当地疾控部门主动申报,取得专业指导,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淋巴结疼痛、咯血或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昨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部门提醒市民,去草原时做好个人防护,不接近不食用野生动物,不在草原露营过夜。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在就诊时主动告知草原和野生动物接触史,以助诊断。

请处于门诊、急诊和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注意掌握鼠疫症状和诊断标准,加强对患者的旅行史和接触史问询,做好准确及时的诊断和处置。

关于鼠疫,这些知识要了解

(向下滑动查看↓)

鼠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我国仅有两个甲类传染病,另一个是霍乱)。

鼠疫如何传播?

病媒生物传播、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

鼠疫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是由啮齿动物和蚤类把鼠疫杆菌传给人和动物的一种特殊的人兽共患病。鼠疫主要通过病媒生物传播、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

在自然疫源地,病媒生物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跳蚤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染疫动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后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

纠正一个误区:鼠疫不仅是老鼠传播的,自然界很多动物都可以感染鼠疫,尤其以啮齿动物(鼠类、旱獭等)最为常见。

▲旱獭(土拨鼠)

接触传播是指人在宰杀、剥皮及食肉时接触染疫动物,或接触鼠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时,病菌通过皮肤表面伤口或黏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

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病人在呼吸、咳嗽时释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飞沫而短时间悬浮于空气中,此时他人吸入时也可造成感染。

鼠疫症状如何?

潜伏期短,开始时发热畏寒头痛等

鼠疫开始的症状与体征是无特征性的发热、畏寒、不适、头及四肢疼痛、恶心、喉痛。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潜伏期较短,约为1~4天。

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和临床表现可以将鼠疫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和其他少见类型鼠疫。各型鼠疫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均会引起死亡,尤其是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病死率很高。

鼠疫如何防护?

注意个人卫生少接触野生动物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做好各种传染病包括鼠疫防护最有效的措施。如勤洗手,尽量避免去人群拥挤场所,去医疗机构或个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时要及时佩戴口罩等。

如果怀疑自己与病例有过接触,可以进行自我观察,或向当地疾控部门主动申报,取得专业指导,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外出旅游时尽量减少和野生动物接触,不去逗玩健康状况不明的旱獭,做好防蚤叮咬,通过使用驱避剂、减少躯体暴露,避免被蚤叮咬,不私自捕猎、食用野生动物。

我家有老鼠,会感染鼠疫吗?

一般老鼠感染人类需要鼠蚤这个媒介,直接接触病鼠也有感染的机会。如果你不在疫区,一般感染风险不大,不用太担心。

但是若屋内老鼠较多,会引发一些其他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等的感染,建议做好室内卫生,消灭老鼠。

素材来源:健康江苏、国家卫建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mz.com/bzyz/68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