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13D

北京白癜风医院网站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第一节:1-3-β-D-葡聚糖测定(二)

7

G试验为什么要强调连续检测?

1,3-β-D-葡聚糖水平是随着疾病过程而变化的。因此,在感染的最早期,细菌或真菌刚刚进入人体,数量较少,因此检测不出来。或者由于病人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1,3-β-D-葡聚糖的产生速度和量也有变化,或者由于某些干扰因素存在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因此,不能只靠一次检测结果就判定有无感染,我国许多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中都要求2次检测结果均大于诊断值才有诊断意义。此外,检测应覆盖整个疾病过程,特别是在疾病早期更应重视连续检测,以免出现漏诊或误诊。

8

为什么G试验的重复性不理想?

1,3-β-D-葡聚糖自身一些理化性质就可以影响G试验。反应易受葡聚糖的分子量、分支度,特别受到三维结构的影响。发现平均分子量在6.8-.0kDa之间的1,3-β-D-葡聚糖,随其分子量增加和分支度减少,激活G因子的能力越强;分子量在6.75-27.50kDa之间的1,3-β-D-葡聚糖的裂褶菌多糖对G因子的级联反应有抑制作用。

Aketagawa等发现单股螺旋的1,3-β-D-葡聚糖在G因子反应中起着决定性作用;Nagi等在研究试验条件时发现三股螺旋的1,3-β-D-葡聚糖不与G因子反应。故该法测定之前常用NaOH对1,3-β-D-葡聚糖进行预处理,使其转化为单股螺旋的1,3-β-D-葡聚糖,已减少实验误差。会不会真菌释放的1,3-β-D-葡聚糖发生上述变化,尚不清楚。

不同批号的鲎试剂标示值相同,但试验结果不尽相同,尤其是接近失效者的灵敏度有明显下降的趋势。所以在更换批号或者用接近失效期鲎试剂的时候,应对灵敏度进行复核,以确定本批鲎试剂的实际灵敏度。

9

哪些抗菌药物对G试验有正干扰现象?

文献报告磺胺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类药物药物可造成假阳性。头孢菌素类中可能涉及头孢哌酮钠、头孢美唑钠、头孢米诺、头孢西丁、头孢噻肟钠、头孢噻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此外厄他培南也可能造成假阳性,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尚不清楚有无干扰,但对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有正干扰。10

患者使用可引起假阳性的血液制品,含真菌成分的抗肿瘤药物或者透析治疗及手术后多长时间检查G试验可避免假阳性?

血液制品中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可激活G因子途径,对G试验影响很大。文献报告,静脉输入IgG10g可使血浆G浓度升高达pg/mL以上,这足以误诊为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血浆G的平均半衰期为20(3.1-.3)h,推断在1周后复查1,3-β-D-葡聚糖浓度应明显下降或转阴,可作为与IFI的鉴别。这与上述物质的代谢有关,抗菌素一般48小时后上述物质代谢完成或排出体外,但是血浆制品,包括白蛋白代谢半衰期较长,一般需要停用10天左右再查合适。

11

某些细菌的败血症也可引起G试验出现假阳性,能具体说明吗?

文献报告某些细菌败血病患者,例如链球菌败血症,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一些可溶性抗原可造成G试验假阳性。败血症患者,特别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病人,由于机体内产生许多炎症因子,如IL-6和IL-8,这些炎症因子可参与试验过程,引起假阳性结果。

文献报道,在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超过14天的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升高,而这些患者并不一定为IFI;某些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感染以及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脓毒症时可能出现G试验假阳性结果。甚至部分支原体、EB病毒感染患儿G试验亦呈阳性,但多为轻度升高,且7天后复查多已转阴性,考虑可能与感染本身。往期链接:深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1-3-β-D-葡聚糖测定—END—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mz.com/bzss/72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