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来源: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如侵权请联系sjp删除
1
下列测量脉搏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示指中指无名指诊脉B、脉搏短绌者先测脉率,后测心率C、异常脉搏需测1minD、病人剧烈活动休息30min后再测E、偏瘫病人选择健侧肢体测脉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1)诊脉前,病人应情绪稳定,测量前30分钟无过度活动(D对),无紧张、恐惧等。(2)护士将示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指端轻按于桡动脉处,按压的力量大小以能清楚触到搏动为宜(A对)。(3)正常脉搏计数半分钟,如脉搏异常或危重病人应测1分钟(C对)。(4)脉搏短绌的测量:发现脉搏短绌的病人,应由两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由听心率者发出“起”、“停”口令,两人同时开始(B错,为本题正确答案),测1分钟。(5)为偏瘫病人测脉搏,应选择健侧肢体(E对)。
2
败血症表现为哪种热型
A、稽留热型B、回归热型C、波状热型D、弛张热型E、不规则热型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弛张热表现为体温在39.0℃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1度以上,最低体温仍超过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D对);稽留热常见于伤寒、肺炎球菌性肺炎等(A错);回归热型指急剧上升至39.0℃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B错);波状热型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C错);不规则热常见于流行性感冒、肿瘤性发热等(E错)。
3
陈先生,66岁,护士为其测血压,为与第一次测量辨别,需重复测量,下述何项做法错误
A、将袖带内气体驱尽B、使汞柱降至0点C、稍等片刻后重测D、连续加压直到听清为止E、测量值先读收缩压,后读舒张压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当发现血压异常或听不清时,应重测血压。注意应先将袖带内的气体驱尽,使水银柱降至“0”点,稍待片刻,再进行测量(ABC对);握住输气球向袖带内打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使水银柱再上升20~30mmHg(2.67~4.00kPa),松开气门,使水银柱缓慢下降,当从听诊器中听到第一声搏动音时水银柱上所指的刻度即为收缩压,随后搏动声逐渐增强,当搏动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时水银柱所指刻度为舒张压(E对)。
4
田女士患肺炎已4天,持续发热,每日体温波动范围在39.0~40.0℃,并伴有脉搏、呼吸增快、食欲减退等症状。
4、题干:为该病人测体温、脉搏和呼吸的要求是
A、每日2次B、每日4次C、每小时1次D、每2小时1次E、每4小时1次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E
解析:体温过高病人的护理:测量体温,对高热病人应每隔4小时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2次;同时注意观察发热的临床过程、热型、伴随症状及治疗效果等,如病人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及出汗等体征(A错,E对)。
5
关于婴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婴儿的呼吸频率较快是正常的B、婴儿呼吸节律很规整若不齐就有严重问题C、婴儿呈腹式呼吸D、婴儿没有什么呼吸储备,容易出现呼吸衰竭E、婴儿气道管径小,容易阻塞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正常呼吸的频率和深浅度可因年龄、性别、运动、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一般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老年人稍慢。小儿鼻腔相对短小,无鼻毛,后鼻道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炎症时易充血肿胀出现鼻塞,导致呼吸困难(B错,为本题正确答案)。婴儿呼吸系统生理解剖结构、神经反射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呼吸节律不会如成人那样规律、整齐,排除疾病状况下属于正常现象(B错,为本题正确答案);一般婴儿、成年男性呼吸呈腹式呼吸,而成年女性一般为胸式呼吸(C对)。
6
患者,男,29岁,心力衰竭入院,入院后呼吸规律不整,先浅慢变深快,后变的浅慢,接着中间暂停呼吸30秒,属于哪种呼吸形式
A、潮式呼吸B、间断呼吸C、呼吸过缓D、呼吸过速E、呼吸困难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潮式呼吸,表现为一段呼吸暂停之后,随之以一连串潮气量逐次增大的通气,速率加快,出现气促,随后呼吸的深度与速率迅速降低,又进入一段呼吸暂停,如此有规律地反复循环,这是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的表现,表示病情严重;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如脑动脉硬化、心力衰竭、颅内压增高、尿毒症、糖尿病昏迷和高山病等(A对);呼吸困难是指患者主观表现为呼吸费力及空气不足,客观表现为呼吸节律、深度、频率的改变,与题干不符(E错)。
7
患者,男,22岁,患者因淋雨出现寒战、高热、肌肉酸痛,半日来诊,右胸放射至右肩,呼吸时加重。查体:体温39.5℃,血压90/60mmHg,脉搏95次/分:右下肺语音震颤增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该患者24小时体温波动在39.0℃~39.8℃之间,发热的热型是
A、弛张热B、间歇热C、稽留热D、回归热E、波状热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稽留热:多为高热,体温常在39℃以上,昼夜间体温变动范围较小,但24小时内波动幅度不超过1℃,可持续数天或数周,体温可渐退或骤退,临床上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恙虫病等急性传染病的疾期(C对)。回归热是指发热期与间歇期交替出现,寒热往来回归,与题干不符(D错);波状热特点为发热2~3周后间歇数天至2周再次发热,反复出现以上情况(E错)。
8
某患者因脑出血入院治疗,现意识模糊,左侧肢体瘫痪。护士为其测量体温、血压的正确方法是
A、测量口腔温度,右上肢血压B、测量腋下温度,右上肢血压C、测量腋下温度,左上肢血压D、测量直肠温度,左上肢血压E、测量口腔温度,左上肢血压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1)根据病人病情选择合适的测量体温的方法:①凡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鼻腔手术以及呼吸困难、不能合作的病人,不宜测口腔温度;②凡消瘦不能夹紧体温计、腋下出汗较多者,以及腋下有炎症、创伤或手术的病人不宜使用腋下测温法;③凡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以及心肌梗死的病人不宜使用直肠测温法(AE错);(2)为偏瘫病人测血压,应选择健侧。因患侧血液循环障碍,不能真实地反映血压的动态变化(CD错)。(3)本题为偏瘫病人测血压,应选择健侧,故应避开患者的左侧患肢测量患者的右上肢血压,昏迷意识障碍患者有误将口温表咬碎的危险,不宜测口腔温度,本题应测量腋下温度(B对)。
9
王先生,自感心慌,头晕就医,门诊医生听诊心脏时记录心率为84次/min,脉搏为52次/min,而且心率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你认为该病人出现了
A、二联律B、三联律C、脉搏短绌D、心动过缓E、脉搏异常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该患者在同一分钟内的脉率小于心率,脉搏短绌的典型表现为脉搏细速不规则,心律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可以判断该患者出现了脉搏短绌(C对)。
10
患者,男性,18岁,3小时前受凉后出现高热,体温达40.5℃,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无汗,呼吸、脉搏增快。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应为发热过程中的哪一期
A、低热上升期B、高热上升期C、高热持续期D、中度热上升期E、过高热持续期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高热持续期临床表现:病人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深快,脉搏加快,尿量减少。根据题意,患者符合高热持续期临床表现(C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