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附院西海岸产科干货分享,新手宝妈

HELLOBABY~

面对嗷嗷待哺的新生小宝贝

新生爸妈欣喜、又紧张

因缺乏专业育儿知识

往往感到束手无策...

宝宝的便便为啥是绿的??

宝宝脐带怎么出血了?

宝宝为什么红pp了?

...

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

一篇育儿小宝典

献给手忙脚乱的新生爸妈~~

01

宝宝所处环境

新生宝宝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受外界气温的影响也大,新手爸妈应尽量保持室温恒定,控制室温在24-26℃,早产儿控制室温25-28℃,盛夏要适当降温,而冬天则需要保暖,减少对宝宝体温的影响。。

出院后尽量避免或减少亲戚朋友的探望,接触宝宝前需洗手,以减少感染的机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通风1-2次,每次30分钟,不要将宝宝置于风口处。

室内的光线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长认为新生儿感光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欢挂上厚重的窗帘,其实这是不对的,应让宝宝在自然的室内光线里学会适应,而避免阳光直射眼部。

02

新生儿排便及护理

许多新手爸妈见到宝宝拉绿色的便便,都会慌张去问护士这是什么情况。其实这种绿色的便便又名胎粪,通常类似柏油状。胎粪是婴儿出生后最初的大便,是由羊水中带来的残渣形成的。它看上去黑中带绿,是正常现象。宝宝在刚出生的3天内排出这样的大便是正常现象。

宝宝的皮肤娇嫩,尽量给宝宝选择透气性较好吸水性强的纸尿裤或布尿布,切勿使用橡胶单和塑料布当尿布。及时更换尿布,每次宝宝便便后都应用温水清洗宝宝的屁屁,可以适当涂抹护臀霜,避免臀红的发生。

03

宝宝吐奶了,怎么办?

新生宝宝吐奶现象较为常见,因为宝宝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连接食管处的贲门较宽,关闭作用差,连接小肠处的幽门较紧,而宝宝吃奶时又常常吸入空气,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

宝宝吐奶之后,如果没有其他异常,一般不必在意,以后会慢慢好转,不会影响生长发育。宝宝吐的奶可能呈豆腐渣状,那是奶与胃酸起作用的结果,也是正常的,不必担心。但如果宝宝呕吐频繁,且吐出呈黄绿色、咖啡色液体,或伴有发热、腹泻等症状,医院检查了。

其实,只要注意以下两方面问题,就可以预防或减少宝宝吐奶。

●采用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让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宝宝吐奶概率会比躺着吃奶小。

●喂奶完毕让宝宝打个嗝喂完奶后,把宝宝竖直抱起,让宝宝的头靠在大人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宝宝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这样就不容易吐奶了。

04

新生儿的眼、鼻、口护理

●眼新生宝宝的眼部一定要保持清洁,每次洗澡、洗脸时要先将眼睛部位擦洗干净,平时也应注意及时将宝宝眼睛内的分泌物擦去。如果眼部分泌物较多,可滴妥布霉素眼药水,每眼每次滴一小滴,每日3次,如滴药2~3天后仍有分泌物,就应请医生诊治。如果发现有睫毛倒向眼内,可用消过毒的手将眼皮轻轻拨开,使睫毛离开眼球即可。

●耳新生宝宝耳道内会有污垢,主要是乳汁或眼泪流进所致,出现这种情况可用卫生棉签轻轻探进宝宝耳内,然后慢慢旋转。这种方法一般能将污垢粘出来,但要注意不能将卫生棉签探入耳朵深部,操作时要将宝宝的头固定好。

●鼻新生宝宝只用鼻子呼吸,鼻一旦被堵就会影响呼吸,所以要经常为宝宝取出鼻垢、鼻涕。可用卫生棉签在宝宝鼻内转动,以清除污垢,但不可过深,也要固定住宝宝的头以防乱动。

05

宝宝脐带护理

分娩断脐后,脐带残端逐渐干枯,变细、变黑,一般于出生后3~7天在脐部皮肤与脐带交界处脱落。在宝宝出生24小时内,要重点观察脐带残端有无出血或渗血;24小时后,重点观察脐带残端是否有感染及脱落情况。

脐带脱离前:

①干燥与清洁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也要保证宝宝脐部干燥。宝宝出汗或洗澡后,要用消毒卫生棉球或纱布擦去宝宝脐部水分,特别应注意脐带根部不能存水。

②不要让尿布遮住脐带如果宝宝使用的尿布过长,遮住了脐带,势必会造成湿热环境,极易引起感染,并推迟脐带脱落时间。

③每日细致观察观察内容包括:脐带有无出血、红肿,脐带根部有无肉芽组织形成。

脐带脱落后:

脐窝内常常会有少量渗出液,此时可用75%的医用酒精擦拭脐窝;在脐带脱落、创口未愈之前,应避免爽身粉的局部刺激,否则,脐部在异物刺激下易发生慢性炎症,形成脐肉芽肿,常表现为一小的樱桃红色肿物,表面有分泌物,经久不愈;如果脐窝有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有红、肿、热时,常常提示脐部有感染,医院请医生诊治。有些宝宝,尤其是早产儿,脐带脱落后,肚脐处会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圆形肿块,在哭闹、咳嗽、排便时更明显,这就是“脐疝”,需适时就医。

06

宝宝の皮肤护理

新生宝宝的皮肤十分娇嫩,角质层很薄,皮下毛细血管特别丰富,而防御功能很差,很容易受汗液、大小便、灰尘、奶汁的刺激而发生炎症,一旦皮肤破损,细菌便会乘机而入,导致全身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新生宝宝的皮肤必须保持清洁,应勤给宝宝洗澡。

07

生理改变,勿担心

1、生理性体重下降 

出生1-2天,由于摄入不足,胎粪排出和水份的蒸发,体重可暂时性下降。   

3-4天后体重开始增加,产后第7-10天达原水平。生理性体重下降的范围10%。   

如果母乳喂养的正常,新生儿每日的体重约增加50g,满月时可增长1-1.5公斤。

2、黄疸 

·生理性黄疸: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足月儿10-14天消退,早产儿3-4周消退。黄疸期间一般情况好,不伴其他临床症状(感染、肝炎、败血症、新生儿溶血、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出现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程度重、进展快,每天胆红素上升85vmol/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在第2周末或早产儿在第3-4周末仍有黄疸或黄疸退而复现,并进行性加重。

3、马牙

新生儿或出生后1-2个月的婴儿,有的口内牙床上长出像小米或大米样大小的白色球状颗粒,数目不一,看上去很像小牙,其实这不是牙齿,俗称“马牙”。

4、粟粒疹

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皮脂腺潴留所引起的,一般在出生后1-2周消退,不需任何处理。

5、假月经和乳腺肿大

女宝宝出生后5~7天内,由于受母体激素的影响,私处可能会有少量白色或者红色的分泌物,家长们不用过多的担心,只要保持干燥清爽即可。

出生后3~5天男、女皆会出现乳腺肿大,会自然消失,不必特殊处理,切忌挤压,以免继发感染。

-THEEND-

遇见认真生活的你

青大附院西海岸产科

母婴

科普

坐月子

顺产

饮食

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mz.com/bzsh/69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