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白癜风能治好么 http://m.39.net/pf/a_6712021.html
大肠杆菌是人畜肠道内的正常栖居菌,其中的某些致病菌株,可引起畜、禽,特别是幼畜、幼禽的大肠杆菌病,使患病动物发生严重腹泻或败血症,使患病动物生长停滞或死亡。
病原:病原为某些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与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等方面没有区别,但抗原构造不同。根据大肠杆菌O抗原、K抗原和H抗原组合的不同,可将本菌分成不同的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具有多种毒力因子,主要产生内毒素、外毒素(肠毒素)、大肠杆菌素等。本病对外界环境因素抵抗力不强,50℃经30分钟、60℃经15分钟即可死亡,常用的消毒剂均可将其杀灭。
流行病学:本病多发生于10日龄以内的犊牛。病牛的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排出病菌,污染水源、饲料、母牛的乳房及皮肤等,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亦可经子宫和脐带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舍饲时多发。牛舍潮湿、寒冷、通风换气不足、气候突变、拥挤、场地污秽、生后未食初乳、饲养用具及环境消毒不彻底等因素,均可促使本病发生。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犊牛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犊牛(10日龄以内)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根据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分成败血症和肠型两种。
败血症潜伏期短,仅几个小时。病犊体温高达40℃,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由肛门排出混有血块、血丝和泡沫的灰白色稀粪,迅速脱水,经1~2天虚脱而死亡。胃肠黏膜呈现出血性炎症变化,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肠型体温变化不大,主要表现为腹泻和机体脱水,如不及时治疗发生虚脱死亡。
实验室检查进行细菌学检查:败血症取内脏、血液组织,肠型为发炎的肠粘膜,直接涂片镜检。对分离培养出的大肠杆菌应进行血清型鉴定。
类证鉴别
1.大肠杆菌与病犊牛沙门氏菌病的鉴别判断
相似点:大肠杆菌病与犊牛沙门氏菌病均有体温高(40~41℃),拉稀,粪黄色混有黏液、血液,有关节炎等症状。
不同点:犊牛沙门氏菌病是沙门氏菌,多数10~14日龄以后发病,粪液状,灰黄色,混有黏液和血丝,体温较高(40~41℃),5~7天内死亡,死亡率50%。
2.大肠杆菌病与犊牛衣原体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点:大肠杆菌病与犊牛衣原体病均有体温高(40~41℃),拉稀,沉郁等症状。
不同点:犊牛衣原体病的病原是衣原体,发病年龄较大(6月龄前),流鼻液,流泪,咳嗽,后有支气管炎。
3.大肠杆菌病与犊牛轮状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
相似点:大肠杆菌病与犊牛轮状病毒感染均是出生后10天内发病,冬春多发,拉稀。
不同点:犊牛轮状病毒感染的病原是轮状病毒,粪黄色,液状或灰暗
水样,有时带血,发病率高,死亡率低(1%~4%)。电镜检出率高。
4.大肠杆菌病与犊牛新蛔虫的鉴别诊断
相似点:大肠杆菌病与犊牛新蛔虫均拉稀,粪灰白色。
不同点:犊牛新蛔虫病的病原是蛔虫。体温不高,眼结膜苍白,粪有特殊腥臭味,口腔有特殊臭气,消瘦,被毛粗乱,1~5月龄犊牛粪检有虫卵。
5.大肠杆菌病与犊牛肠炎的鉴别判断
相似点:大肠杆菌病与犊牛肠炎均体温高(40℃),拉稀。
不同点:犊牛肠炎粪中有黏液、血液,不含凝乳块、凝血块及泡沫,粪腥臭而无酸败气味。不并发关节炎、脐炎、肺炎。无传染性。
6.大肠杆菌病与犊牛消化不良的鉴别诊断
相似点:大肠杆菌病与犊牛消化不良均为初生犊牛发病,拉稀,粪中有凝乳块。
不同点:犊牛消化不良无传染性,体温正常或偏低,15日龄以上粪黄色、灰黄色、污绿色,15日龄以内有奶瓣。中毒时体温升高,震颤、搐搦、昏迷。
防制
1.预防措施
母牛进入产房前、产房及临产母牛要进行彻底消毒。产前3~5天对母牛的乳房及腹部皮肤用0.1%高锰酸钾擦拭,哺乳前应再重复一次,在有本病存在的牛场,在母牛产前2~3天应用大蒜素5克/(头.天),
拌料内服,连续用至产后7天,可有效地防止犊牛发生感染。犊牛出
生后立即服喂地衣芽孢杆菌2~5克/次,3次//天,或乳酸菌素片6粒/次。2次/天,可获良好预防效果。
2.发病后措施
犊牛大肠杆菌病以发病急、死亡快为特征,临床上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方能奏效。
处方1:
①病牛犊以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5毫克/(千克体重.次),肌内注射,2次/天。
②病牛犊以硫酸黏菌素预混剂5~10毫克/(千克体重.次)(按硫酸黏菌素计),灌服,1~2次/天,连用3~5天。
③口服补液盐,打开大塑料袋,将两小袋药品同时放入毫升的温开水(30℃左右)中,完全溶解后,供犊牛饮用。
④母牛以白头翁散~克/(头.次),加红糖克,1次/天,灌服,连用3~5天。
处方2:
①母牛以白头翁散~克/(头.次),加红糖克,1次/天,灌服,连用3~5天。
②病犊牛以硫酸黏菌素预混剂5~15毫克/(千克体重.次)(按硫酸黏菌素计),灌服,1~2次/天,连用3~5天。
③病牛犊以林格尔液~毫升、庆大-小诺霉素注射液0.5~1毫升/千克体重、复方康福那心注射液10~15毫升、5%维生素C8~10毫升,静脉注射,1~2次/天,连续应用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