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刚满5个月步入第6个月也就是半岁的大关卡时,我遭遇了生娃以来最磨人的事,那就是,娃,拉,肚,子!
不分白天黑夜的拉!
三天三夜的三更半夜,拉肚子不停歇!
三天三夜的三更半夜,换尿不湿全靠意念!
三天三夜的三更半夜,全身只剩疲倦!
三天三夜的三更半夜,完全都没有极限。。。
bababa...bababa......
医院转悠了好几圈之后,发现夏天拉肚子真的是太平常了,而且多数都是细菌感染,好多都是跟我家差不多6个月-2岁的小宝宝。
老母亲呕心沥血,厚着脸皮拉着医生问了一大堆问题后,终于总结出来了以下经验。
为什么会拉肚子?1消化不良
一般都是饮食不当导致。多见于人工喂养儿。喂养不定时、不适当或以淀粉类食品为主食,或饮食中脂肪过多以及断奶后突然改变食物品种,均能引起轻~中度腹泻(消化不良)。由于口渴,吸乳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均易诱发腹泻。大便为稀薄或蛋花汤样,无脓血和酸臭味,如不及时控制,易并发肠道感染。
2乳糖不耐受
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肠道对糖的吸收不良引起腹泻。
3天气原因
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
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以诱发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4感染
感染分为消化道内感染和消化道外感染,以前者为主。医院某主任医生说,大半夜的拉肚子,一般都是感染。
消化道内感染:致病微生物随污染的食物或者水进入宝宝肠道。一般都是奶瓶或者辅食碗未消毒或者消毒不够导致。也有少数可能是成人带菌者的传染,导致病原传播。
消化道外感染:消化道外的器官受到感染,也有可能引起腹泻。常见于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等。腹泻多不严重,年龄越小越多见。
肠道菌群紊乱:长期较大量的用广谱抗生素,导致正常的肠道大肠杆菌消失或者明显减少,发生腹泻,严重的甚至引起肠炎。这个时候一定要引起警惕。
这里插入一个判断标准
感染性的腹泻:便便次数多,少的一天4-6次,多的可以拉10多次。便便呈现蛋花样,精神差,哭闹,还可能会呕吐、腹痛、发热、食欲减退等。感染性的必须马上就医啊!不要拖!
非感染性的腹泻:一般2-3次,极少数的10次以上。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乳糖不耐受,蛋白质过敏等。如果宝宝粑粑很臭,有奶瓣或者未消化的食物,多半就是消化不良。如果是绿色的粑粑,糊糊状的粑粑,可能是着凉了或者是添加了新食物未适应。这种非感染性的腹泻,家长调整食物结构、做好护理是关键。宝宝精神好,没有其他的不舒服,医院。如果怀疑是乳糖不耐受,可以试试看吃无乳糖的奶粉。如果腹泻还伴随皮肤有红点点,就有可能是蛋白质过敏,医院查个过敏原,然后看是不是选择过敏类的奶粉。宝宝拉肚子怎么办?不要慌不要急,判断出了拉肚子的原因之后,麻麻们对症下药就可以啦。
如果自己把握不准的原因,医院查个大便的比较稳妥。
这里我必须单独说下这个取粑粑的问题,真的不要太难好么!!!
医院了解到的,查大便是不需要宝宝一开始就过去的。2小时以内的粑粑都是有用的,医院特别远,就得把宝宝带着。车程在一个半小时以内的(医院办手续什么的还得要时间),医院化验科拿几个化验用的小杯子,用保鲜袋装好(防止被污染),在家接好粑粑后,医院现场挂号,直接去找科室导医台护士让帮忙给开化验单,拿着单子和粑粑去化验科。等化验结果的时候,就看看自己的号到哪里了,差不多快到的时候,再把宝宝带过来。医院那么多病菌携带者,宝宝少呆一会是一会。
取样粑粑,一定不能是尿不湿上面的粑粑哦,刮下来的都不行!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
跑的化验科的医生都快认识我了好么!!!战战兢兢端着一杯粑粑,还用保鲜袋罩着,怕掉灰!一脸认真的问小哥哥,我这回在尿不湿上刮了挺多的,可以不?小哥哥一个眼神就让我滚了。说了尿不湿上不行啊!不行啊!刮一桶下来都不行的啊!
但是直接接粑粑,这个难度系数就大了啊!让我滚的小哥哥丢给了我一个办法,估摸着快拉的时候,垫一层保鲜袋在尿不湿上,就好取了。我取了N次失败之后,就是用这个办法取到的!!!
该查的都查完了之后,我们主要还是说下拉肚子如何护理。
1,补水!一定要补水!宝宝拉肚子很容易就脱水的,麻麻们一定要比平时多给宝宝喂水。以防止宝宝脱水。
2,注意食物卫生和肚子保暖认真做好餐具、玩具的卫生和消毒,病从口入,提供的食物也一定要新鲜干净,冲好的奶粉尽量一次喝完。
在空调房里要给宝宝穿长袖,穿兜兜或者腹部保暖的那种裹布。空调温度建议26°,风扇不要对着宝宝吹。小宝宝是最怕凉肚子的,腹部保暖尤为重要!!!划重点!
3,食物清单营养易消化腹泻期和恢复期都不要添加新食物,轻微腹泻时奶粉冲稀一点,少量多餐。严重腹泻,建议暂时用无糖奶粉代替。
如果宝宝腹泻期间精神状况变差,呕吐,医院。
说到底,还是那位老医生说的,最重要的就是观察宝宝的精神状况,精神状况一旦萎靡了,一定是有问题。精神状态好的,一般问题不大。
如果宝宝在应用无双糖饮食后腹泻还是没有得到改善,就要考虑蛋白质过敏的可能性了。
4,谨遵医嘱听医生的话!不要自作聪明!
人家毕竟是医生,这么多年的临床经验,比网上的电视上的隔壁老奶奶的经验之谈都来的靠谱好么。
我家宝宝拉肚子,医院医生开的药吃了四天就好的透透的了。
当然,小宝宝的病,建议最医院。医院不排除部分医生为了卖药瞎开药的情况。大医院且不说医生的专业水准,就每天的人流量和盈利额,都范不着为了多开药冒那个风险去开一些不合理的药。这个逻辑我想大家都明白。
千万不要自己滥用药!特别是抗生素!
病情不严重,不要乱用药,尤其是抗生素,抗生素有时候不但不能止泻,还会让宝宝肠道菌群紊乱,拉肚子更严重,适得其反!
5,不要停止哺乳不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拉肚子,麻麻都不要停止给宝宝喂奶。虽然因为拉肚子,宝宝的消化能力变低了,但是还是可以吸收一部分营养的。吃奶粉的宝宝可以适当的减少奶粉量,这样可以减少肠胃负担。除非是医生建议停止喂奶,不然千万不要因为腹泻就让宝宝没奶吃。
6,暂缓打预防针宝宝拉肚子期间,最好不要注射疫苗。接种疫苗的前提是宝宝身体健康,才可以接种,否则,容易加重病情,出现反应后也不容易区分判断反应结果,一定要等到宝宝好了之后再去接种。
如果宝宝是轻微腹泻,一般是不会有大问题的,麻麻们不用太担心。
但是如果是肠炎,麻麻就要格外引起重视了!虽然宝宝们得这些肠炎的概率比较低,但是麻麻们一定要了解,以防止延误治疗。早发现早治疗。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1)轮状病毒性肠炎多见于6月~2岁婴幼儿,秋冬季发病,常常病初发生呕吐,后出现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症状,常伴发热和上感症状,为自限性疾病,病程3~8天,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大便轮状病毒检测(ELISA法)可快速诊断。
(2)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多发生在气温较高季节,以5~8月份最多。起病较缓,大便呈黄色蛋花汤样便,有腥臭味和较多黏液,常有呕吐,多无发热和全身症状,大便镜检有少量白细胞,细菌培养可明确诊断。
(3)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主要感染学龄儿童,起病急,腹泻频繁,大便黏冻状含脓血,常伴呕吐、腹痛及里急后重,可有高热,全身中毒症状重,甚至休克。临床表现与菌痢难以鉴别,需做大便培养。
(4)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9~11月为高发季节。在新生儿室可造成暴发性流行,也是旅游者腹泻的主要病原。本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潜伏期12~24小时。起病急骤;大便每日10~20次,水样便,腹泻时伴腹痛或绞痛、恶心、呕吐、精神萎靡和发热,严重者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病程持续数日,有自限性。
(5)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好发于夏秋季,各年龄均可发生,潜伏期2~7天。起病急,病情重。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大便次数多,开始为水样便,后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大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常无白细胞。
(6)鼠伤寒沙门菌肠炎大多数为2岁以下小儿,全年发病,以夏季多见,应注意流行病学史;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性状多样,不消化便、水样便、黏液样便甚至脓血便;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发生休克、DIC;部分患儿呈败血症表现,热程较长。半数患儿病后大便排菌约2周,甚至更长。
(7)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史,大便黄绿色水样,似海水色,黏液多,有腥臭味;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大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和成簇的G+球菌,便培养有金葡菌生长,凝固酶阳性。
(8)真菌性肠炎多见于营养不良儿或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史,患儿常伴鹅口疮;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黄稀,泡沫多,有发酵味,有时呈豆腐渣样;大便镜检有真菌孢子体和菌丝,沙氏培养基作真菌培养确诊。
(9)伪膜性肠炎由难辩梭状芽胞杆菌引起。除胃肠道外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和万古霉素外,几乎各种抗生素均可诱发本病。可在用药1周内或早到数小时迟至停药后4~6周发病。亦见于外科手术后、肠梗阻、肠套叠、巨结肠等体弱患者。本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A(肠毒素)和毒素B(细胞毒素)2种毒素致病。主要症状为发热、腹泻,轻症大便每日数次,停用抗生素后很快痊愈;重症频泻,黄绿色水样便,可有伪膜排出,少数大便带血,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外周血象增高。伴有腹痛、腹胀和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发生休克。对可疑病例可行纤维、电子结肠镜检查。大便厌氧菌培养、组织培养法检测细胞毒素可帮助确诊。
感染性腹泻应注意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注意观察入量及出量(大便、小便及呕吐)情况,并及时准确地记录;注意掌握静脉补液的速度;注意臀部护理,防治尿布疹和臀部感染;按时喂水及口服补液盐并遵照医生的指导。宝宝一天一天的长大
看着当初为她而做的